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晚清书院改制与近代学制建立的本土基础

发布时间:2019-08-03 06:06
【摘要】: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既是外国教育浸润影响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适应时势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是中西教育交融演变的产物。晚清书院在实现自身转型的同时,无疑也对近代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面对外来文化教育的强烈冲击,晚清书院开始进行自我调适与更新,其在办学体系、办学宗旨、课程内容、管理体制、图书资源等方面基本具备了向近代学校转型的主观内在条件。清政府的两次书院改制诏令更是直接促成了传统书院迅速向近代学校的转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化进程。
[Abstract]: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education infiltration, but also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resul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tself, and the product of the blending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While the academ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alized their own transformation,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they also had a direct an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academic system. In the face of the strong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late Qing Academy began to adjust and renew itself. It basically had the subjective in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 schools in the aspects of school-running system, school purpose, curriculum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book resources and so on. The two imperial order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directly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cademies to modern schools, and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传燧;;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玲丽;;近代安徽高等外语教育的启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姗萍,黎仁凯;张之洞聘任洋员探析[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欧阳跃峰;周桃正;;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方晓珍;;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吴洪成;张振;;清代保定莲池书院课程变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吴洪成;张彩云;;清代保定莲池书院的办学经费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吴洪成;刘园园;;明代保定书院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苍翠,鲍淑云;论综合课程的价值[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10 卢伟;;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路鹏程;钟靖;;光绪皇帝开明传播观简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卫东;;由西到东:京师大学堂聘请外籍教习的转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陈时龙;;明代的书院藏书楼[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6 王夏刚;;杨锐年谱简编[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苗苗;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路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谢金霞;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灿芬;新时期中职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飞;晚清书院制度的兴废[J];史学月刊;1994年01期

2 田正平,朱宗顺;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yh——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李剑萍;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争论问题的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夏金元,梁仕新,赵艳青;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钟玉明;全国大学英语测试与反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刘平;章启辉;;王,

本文编号:252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