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质量在中国的涵义及质量评价研究的趋势

发布时间:2019-08-14 11:18
【摘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本刊上一期从"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刊载了6篇笔谈文章,本期再从"本科教育质量"、"大学制度"、"质量的涵义及其评价"以及"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等视角刊载4篇文章组成笔谈之二,以飨读者。
[Abstract]: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unning universities satisfactory to the peopl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it has also been the direction of joint efforts of the people of higher education. On April 30, at the "High-level Forum on the quality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eld by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University,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experts from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discussed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heory and establish the theory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after another, the "pulse" and "diagnosis"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en set up for the purpos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heory. In the last issue of this magazine, six written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culture", "teaching qualit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this issue, four articles are pu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university system",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quality" and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坤,王振维;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2 陆根书;刘蕾;顾丽娜;;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0期

3 彭卫琴;戴长青;;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健康教育满意度和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4 林莉;;我省“区域教育竞争力”评价研究启动首轮咨询[J];浙江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5 刘维妮;;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0年01期

6 董文祥;宋晓娟;倪新正;白翰;;专业课程产学研结合适应度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7 罗伟峰;范俊麟;;高校校办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研究——以广东华南G设计院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8期

8 陈通;白建英;;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年02期

9 杨景海;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效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仕顺;刘仰韶;宇德明;;实验室质量体系量化评价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树新;牛发舜;倪志光;吴锡成;蔡伦哲;李士杰;;21世纪初军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阎凤桥;;私立途径是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袁蕾;;中国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程朝翔;;大众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梅介人;;评中国高等教育三大热点问题[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7 刘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8 韩长日;傅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张洪恩;;浅论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李艳;;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冯佳 记者 刘继安;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走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 杨晨光;“中国高教的日新月异让我吃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刘锡潼;中国高等教育走入大众时代[N];北京商报;2007年

4 詹健 陈思中 魏劲松;两岸百家大学校长研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N];经济日报;2000年

5 记者 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让世界留学生成为“中国制造”[N];大连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期待南方科大成为一条生猛的“鲶鱼”[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薛涌邋(作者为知名旅美学者);冻结高校学费不利于优胜劣汰[N];财经时报;2007年

8 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的效率与公平[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曹培红;国际化挑战中国高等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关慧;专家建议:扩招中的高等教育亟须协调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荀渊;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8 戚德祥;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黄泽霞;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马鹏媛;“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孙美丽;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苏艳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意远;对中国高等教育目标取向中工具理性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婷;中国高等教育: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颖东;社区学院: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26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26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