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发布时间:2019-09-02 08:58
【摘要】: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在知识社会,办好大学理念、办学制度,需要更新组织边界需要重构,组织功能,需要精简在与其他知识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产业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7097306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GIA110064)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雪梅;[N];人民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白立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现实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齐天娇;创业者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志龙;风险社会治理下我国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的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舒曼;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新胜;;体育与知识社会中的人才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4期

2 Z.Robert;“知识社会的特征”国际学术讨论会[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01期

3 庞跃辉;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生成环境与创建途径[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4 胡凤英;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朱一平;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6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7 于宏丽;邹海霞;;学校教育在知识社会中的转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8期

8 高书国;;“后普及教育时代”的典型特征——知识社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9 李正风;;知识、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天林;;知识社会的兴起[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江;;从劳动革命看知识社会的本质[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2 陈微;;冲突与选择——知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熊映梧;;未来社会生产力将如何运行[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4 成思危;;两翼齐飞 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曹坚明;;知识型社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6 吴敏生;;新时代下的大学转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孙闽燕;;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行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8 曹卫红;;对“文化人”假设及其激励的探讨[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9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春美;;提升知识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关键和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继勇;云计算带来知识社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邓伟志;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3 ;创造全球知识社会[N];中国经营报;2000年

4 郑焕斌;知识社会正向我们走来[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鲁小彬;大学转型 理念先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文金;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的管理新范式[N];科技日报;2001年

7 吴梦吟 王海燕;大学生“委员”热议促进就业[N];解放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唐景莉;从日本高校改革看中国师范大学转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蒋建华;大学是知识社会的思想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杨正杰;知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能力本位”[N];贵州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雪影;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新荣;基于数学模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费良成;创业企业融资战略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云峰;基于Web2.0的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机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3 王浩友;转型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赵玉泉;学校教育的新使命——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6 张君;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的实验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张宇涛;面向知识社会的民主化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邵巾芳;知识社会档案职业的发展态势与角色定位[D];山东大学;2008年

9 程真;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甘霈;基于城市社会道德秩序视角的知识社会组织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0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0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