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只有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真正引发学生真切感受与内心认同,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体验内化道德知识,将道德知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达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这是本文的写作初衷。体验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是生命的载体,是个体通过亲历亲为的心理或实践活动来引发内心的感受和体悟,从而主动地认识事物并且形成价值认同的一个过程。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体验式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式教学概述。本部分主要内容是体验式教学的涵义界定;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关系。第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三方面来论述;可能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设置情况以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认知规律两方面来论述的。第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本部分是写作重点,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目标,目标又分为最高目标、具体目标、操作目标;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则(包括处理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处理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个体内在的关系三个原则);最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载体,分为三大载体,即课堂互动、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第四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本部分是写作中的难点部分。实施的具体方法可以大致分为课堂体验中的方法和课外体验中的方法。课堂体验中的方法包括情境体验法、互动交流体验法和生命叙事体验法;课外体验中的方法包括社会实践体验法、榜样示范法、生活体验法、读书体验法以及虚拟网络体验法。第五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本部分主要从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功能、评价方法几部分来论述,其中评价方法是本部分的写作重点。 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进行探究,目的是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其实效性。当然本文也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一飞;;大学生网络虚拟社交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2 杨叔子;是“育人” 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陈建华;;体验式教育的心理学分析与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5 吴锡改;论教育的体验操作[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6 夏丽萍;;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7 季诚钧;试论隐性德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2期
8 谭咏梅;;高校体验式德育教学载体类型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杨洁;;德育的缺失与实践体验性德育活动模式的建构[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蒋友梅,胡弼成;论体验教育与道德内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汉芳;论道德教育中的体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志泉;体验教育—当代教育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承欣;中等职业学校体验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磊;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小玲;论高校体验德育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清义;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赵玉平;强化高校体验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53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