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展望——以武汉大学为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美平;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3 王淑英;范红哲;刘志红;;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陈静,邓晓芳;外语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学习焦虑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邹欣欣;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朱玉媛;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观念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3年03期
7 朱玉媛;当前我国高等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5年02期
8 刘美凤;关于电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9 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10 王祥仲;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3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朋娇;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继红;创新教育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曼;分层递进化学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寿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应用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晨;高师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静;化学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清华;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学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娟;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锦仪;澳门中学教学方法改革[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思嘉;;武汉大学VS香港浸会大学[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6期
2 ;武汉大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3 ;武汉大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4 ;武汉大学[J];考试与招生;2011年Z1期
5 ;武汉大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6 ;武o"大[x[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7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J];软件导刊;2011年06期
8 ;武o"大[x[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9 ;武o"大[x[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10 徐鑫;;英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平安;李松;;武汉大学光电信息工程系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徽标释义[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3 李资源;;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李资源;;研究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7年工作要点[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5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陈鑫;;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指导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媛;佐斌;;武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毕业选择的现状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吴云鹏;;新中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述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邱均平;余以胜;;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邓隆飞 见习记者 宁登;武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记者 韩晓玲;武汉大学领导班子调整[N];湖北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王怀民 肖珊;武汉大学广开门路破解就业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陈耀;武汉大学在大理周城建立教学与研究基地[N];大理日报(汉);2009年
5 王怀民;武汉大学广开门路保就业[N];科技日报;2009年
6 吴册;武汉大学推出招生服务新举措[N];中国测绘报;2009年
7 青年学者 羽戈;解聘病危教授,武大只是悲剧陪衬[N];东方早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夏斐;武汉大学人事部负责人就张在元聘任期满不再续聘一事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红菊 通讯员 吴乐盈;武汉大学与咸宁学院启动合作计划[N];咸宁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涂亚卓;武汉大学“敞开校门”与城共享“国家资源”[N];湖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晗;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齐;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夏杉;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其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郑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得失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尚海磊;中美高校通识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冕;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研究(1978-2006)[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祝培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志雄;高校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殷之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周芳;以育人为本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9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3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