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服务性学习之于高校德育改革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1 13:03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繁荣富强的重任,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高低将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高校德育虽经数年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过分政治化等,这些致使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事件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为此如何推进高校德育改革,提高其实效性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专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产生于美国的服务性学习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提高美国学生公民责任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将学术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与反思;学校、社区间的互惠性;教学因素的多元性;学生本身的自主性以及学生间的差异性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美国学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公民责任感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本文试图从服务性学习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德育改革的实效性问题,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双重借鉴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四种方法从三个方面对本论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服务性学习所具有的特征;其次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的现状;再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借鉴服务性学习的优势提出对我国高校德育改革的建议。 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虽然在美国等国家学校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毕竟国与国之间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德育在改革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汲取服务性学习中的优势。但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因素,采取哪些措施本文研究不够全面深入,需要后续研究中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芳;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探析[J];理论月刊;2005年03期

2 严从根;;“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德育改革的合理性诉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7期

3 李意如;;德育改革要从德育功能观上突破[J];人民教育;1993年01期

4 罗莺莺;;道德体验与学校德育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3期

5 高宝松;全国《中学德育大纲》实验研究会在我省召开 专家学者探讨德育改革的新路子[J];安徽教育;1989年Z1期

6 赵桐;;论高校大学生德育改革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4期

7 陈戎生;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德育改革实验[J];教育导刊;1989年01期

8 刘绍怀;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学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1996年03期

9 沈继权;;医学生德育模式探讨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1999年03期

10 郭寄良;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京;;关于德育改革工作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新骚;;“2+1办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德育改革与创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建霞;;浅谈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夏勇;胡鸿毅;闫晓天;林勋;严景花;;中医学专业学生社区实践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方案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课题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姚梅林;;服务性学习的迁移功效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太林;;以校本教研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宋瑶;;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番;;实效性教学法在精神科新护士的应用[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吕慧芬;黄明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评价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粉莉 缪洁 记者 张向瑜;下城的德育改革和创新正成为引领一方的品牌 把家长的无穷力量引进来,每个学校都会很棒[N];杭州日报;2010年

2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张理智;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德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教授 文新华;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夯实“德”的基础[N];陕西日报;2003年

4 本报通讯员 鲍璐茜  本报记者 潘剑凯;建“道德银行”该不该[N];光明日报;2003年

5 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张晨;市领导到市三十三中调研教改育改成果[N];开封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余雅 成平;水磨的功夫[N];南通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景东旭;为素质教育插上腾飞翅膀[N];咸阳日报;2009年

8 毕凤芹 张翠敏;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N];河北日报;2001年

9 焦可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10 刘惊铎邋姚亚萍;生态体验德育优化师生生命样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沈大光;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e

本文编号:2571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1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