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会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2期
2 王章豹,徐枞巍,李姚矿,吴骏;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蒋艳萍;田兴国;吕建秋;章家恩;;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8期
4 梁燕;耿燕;李相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研究方向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5 朱常春,高洁婵;关于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潜心攻关 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7期
7 吕建荣;姚远;陈镱文;王强;;我国西部12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魏文君;重视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9 侯自新;抓原始性创新 开好高校科技创新的活源头[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0期
10 蓝祥龙;谢南斌;;基于AHP/DEA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刚;李昕;裴健;;新专业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汉荣;;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4年
6 王友为;林丽霞;马智刚;;科研育人机制的建立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葛继平;;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牛建昭;李_g;;组建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简介[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培德;;新时期上海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戴家芳;;关于创新型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再思考[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炳青;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举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2 记者 晓亮;高校科技创新 重在思维创新[N];苏州日报;2008年
3 科学技术司司长 谢焕忠;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罗静 记者 赵建春;“九校一府”模式走高校科技创新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高校科技创新的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N];科技日报;2003年
6 黎昌政;“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启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赵凤华;高校科技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汤一原邋周奇;全国政协来京调研高校科技创新作用[N];北京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忠阳;高校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N];经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建民 张莹莹;云南科技创新能力弱在何处?[N];云南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8 黄朝峰;基于模糊DEA的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阳阳;知识产权视野下山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评价[D];中北大学;2012年
2 胡晶;增强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尚坤;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丽君;贵州省属重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及困境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守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利平;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何晶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构与管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赵伟;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王晓蓬;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8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