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费希特的大学教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0-02-19 17:08
【摘要】:在费希特看来,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具体来说是学者。为此,大学是学者的共同体。作为学者共同体的大学,势必取代上帝的地位,成为世界的创造者。所以,评价大学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取决于大学教师是否以理性引导求学者成为创造的主体。因此,在创造理性规定下,大学教师是学者,他明晓自己的使命,并实践自己的使命——去培养明晓自己使命并根据使命去行动的人。为达到这个目标,大学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都以培养出创造者为己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建友;;“社会复合主体”与地方治理:关系、路径与边界[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志洪;;唯心主义的三种含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黄玉顺;从认识论到意志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苏向荣;信仰及信仰论证的可能[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7 梦海;论19世纪德国唯心论与心理学趋向[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8 马璐妹;;费希特伦理学道德职责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9 李中亮;;成人教育学者的学术责任[J];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10 易红;;“职业”与“身份”夹隙中的明代士人群体——《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评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峻岭;;道德耻感的科学内涵[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夏莹;;形而上学的“生产”观念与生产的辩证法——再议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的批判及其误读[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信仰的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同成;量化考评制度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D];上海大学;2010年

3 吴舸;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俊颖;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社会责任[D];郑州大学;2011年

2 黄真年;艺术:走向自由的游戏——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开洁;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锦花;当代大学生理性与非理性的失衡及其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5 李真真;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忻;网络虚拟消费与消费者自我认同[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黎明;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赖昀;教师文化的生成与建设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苏玮;感觉与想象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费维斌;论实现人与自然相分鸿沟的跨越[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汉斌,王福友;谈大学教学的错位与回归[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5期

2 赵国栋;论科技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卢海弘,张万民;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教学:变革、挑战与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朱科蓉 ,李春景;反思学者的内涵[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2期

5 朱科蓉 ,李春景;反思学者的内涵[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6 胡高,胡弼成;大学教学协同创新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7 常丽丽;大学教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曹汉斌,王刚;浅论大学教学的错位与回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潘维真;论大学教学的文化选择[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蔡映辉;论大学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朝晖;王丹;;基于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刘传德;;试评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刘传德;;试评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薛天祥;;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思考[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覃征;韩毅;;高等学校科研和教材的和谐统一[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许祖华;孙红震;;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A];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翟振东;王流火;;建设合格的讲师队伍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许智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英文)[A];研究型大学圆桌会议国际合作与大学发展[C];2008年

9 贺秀良;孙丽;贾小东;李萍;;构建综合实验平台,打造“大学实验”课程体系[A];2004年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守军;;大学和谐的本质意蕴[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沫;大学教学:由“照本宣科”变为“按需教学”[N];太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希;“能否让我们参与大学教学?”[N];南京日报;2010年

3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甄德山;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变[N];天津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熊华军;意义生成:当代大学教学价值的新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马冬卉;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方文晖;我国大学章程制定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维华;地方大学教学学术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高;大学教学信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常丽丽;人本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实现[D];山西大学;2005年

4 霍晓亮;大学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尹航;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湖南大学;2008年

6 陈志伟;中国大学校长角色演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秀丽;《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当代大学教学的价值[D];山西大学;2006年

8 沙苗苗;柏林大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叔琼;大学课堂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饶亦楠;基于扎根理论的本科教学质量现状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8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