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的宏观模型及评价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李欢;孙建三;袁本涛;;基于校友数据库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系统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戴波;纪文刚;刘建东;张立新;刘娜;;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5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谢卫才;;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4期
6 张亮峰;傅彩明;彭浩舸;谢琪;高为国;;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王东旭;马修真;李玩幽;;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娜;戴波;张立新;张硕生;;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S2期
2 张慧平;戴波;刘娜;张立新;王凤全;魏文渊;;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S2期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傅宝英;;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历史考察[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贺美英,郭j,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6期
9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社荣;崔n,
本文编号:258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859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