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信息媒介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地区高校教学工作总结研讨会召开[J];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1期
2 李海霞;;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高校教师培训的一种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8期
3 李桂荣;;浅谈大学生著作权法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严朝芳;;论高校科研机构的教育职能[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S2期
5 黄利梅;;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探究[J];兰台世界;2008年22期
6 徐芳燕;;高校教学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2期
7 姜燕;;加强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9 张笛;;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段喜平;;高校的教学与管理[J];河南科技;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李厚;;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方向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吴晓鸣;;高校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杨红;;对高校教学督导制的实践思考[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任万龙;王艳琴;张发亮;;浅谈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6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赵韩强;郭宝龙;潘洪涛;;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8 李炎锋;王玲;李明;汪海燕;;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教学研究关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9 刘虎;;高校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的弊端及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姚亮;;以评估为契机,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本琦;高校教学系统改革刍议[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赵秀红;学期改革触动高校教学神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高校教学发展教授说了算[N];文汇报;2004年
4 赵凤华;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网站及课程学习中心系统开通[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昊;本市鼓励高校共享实验室[N];北京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昊;华北四地大学生可进京访学[N];北京日报;2011年
7 王传习 郭红梅 詹来宇;高校教学莫患“课件综合征”[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宓路平 通讯员 井冬梅 徐苗;老师可以“走教”下沙大学城[N];杭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鲍道苏;学院路大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吴焰;高校如何面对“评估”[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李宝斌;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年
2 肖晓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耀阳;广西高校教学秘书组织承诺与自尊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蕾;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和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玉娟;档案袋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宙;普通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马玉女;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高校教学督导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杨雪松;内蒙古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1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