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25 18:26
【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良好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研究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形成并获得对人类已有知识的认知能力,而且通过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具备自己提出创新性与实践性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正是当今社会急需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信息资源全球化、信息表达多媒体化、信息接受多感官化等优势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因此,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本文从信息时代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发生的变化开始,引出研究性教学,并对研究性教学的概念、特征以及理论基础作了解读。在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不足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如树立现代大学教学理念;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灵活教学管理。然后,选择了外研社版大学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伤逝》作为实证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过程。 本文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信息时代与高校教学改革。主要介绍了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与其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的要求,指出高校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必须重新定位各自的角色。 第二部分,解读研究性教学概念与特征并介绍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支撑理论。 第三部分,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的独特优势,讨论了目前我国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不足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第四部分,对实例进行设计、探讨并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缺陷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图文】:

示意图,信息素养,内涵,示意图


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92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后来,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探讨与深入,,对信息素养的界定各有说法笔者比较赞同的是:信息素养是指“个体(人)利用信息技术获取、鉴别和利用不同信息的态度与能力”。主要内涵如图 1 所示:[7]

信息技术,教学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四、我国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现状(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IT in Education 或 ICT in Education)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历程1959 年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在美国 IBM 公司首先研发成功并且逐渐开始应用,这标志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时代的开端。此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功能日益强大,特别是随着其最具代表性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等的发展和完善,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学者从国际上教育技术发展进程的角度考察了信息技术对教学影响的若干规律,归纳的结论如下图所示:[29]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亮;;浅谈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J];教师;2010年15期

2 杨林广;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J];教育信息化;2004年03期

3 李华;;图书馆与网络经济[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李玉霞;;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J];今日科苑;2008年17期

5 王松森;;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6 李鸿科;杨晓宏;;信息时代的新农村教育:知识下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闫妍;天网地网“校校通”[J];教育信息化;2001年11期

8 孙伟平;;信息时代人的发展机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吕明华;孙英姿;;浅谈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教学[J];中国信息界;2011年04期

10 马文娟;信息时代教与学[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兵计;;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变革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肖惜芬;;双翼齐飞,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的整合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杨宇环;;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化[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明;;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许胜先;;信息时代高校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王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实践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晓蒙;;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化[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侯鑫;王绚;;信息时代的未来城市——浅析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结构与交通[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程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工作的影响[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智鹏;舞好信息技术的双刃剑[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梁丽瑾;信息时代CFO应具备的四大能力[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赵涛;信息技术与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6年

4 宋晓华;创新,信息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N];新华日报;2007年

5 张海明 王斯静;办公设备采购益重信息技术含量[N];经济日报;2004年

6 尹辉;信息技术为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助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湖北省谷城县谷城一中 孙国琴;信息时代的教学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8 驿城区胡庙二中 韦凤民;浅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驻马店日报;2008年

9 马文方;谁在推动世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胡志敏;信息“唤醒”革命悄悄来临[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红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8年

2 魏巍;虚拟展示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3 张英;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红艳;信息时代中小学主题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志斌;GT公司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蔡晓琳;信息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D];华侨大学;2007年

7 张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娟;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桂容;关于运用CAI课件辅助物理实验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卫东;信息时代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00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0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