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大学生主体及其主体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纯正,李振跃;高校学生网络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瑞 ;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思路[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3 赵靖茹;;从“网络疾病”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5 吕艳艳;;“四端”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6 马端;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凌云;李强;;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教育;2005年06期
8 张丽黎;;网络直通车[J];班主任之友;2007年07期
9 张江伟;甘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10 贾靓;;从追随者到弄潮儿——浅析六十年来青年通讯方式的变迁[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蓓蓓;;“人肉搜索”引擎发展的传播心理学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吴庆;;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的公共治理——世界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3 王智芬;;GSM网络无线设备替换搬迁方案的探讨和实施[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方奕;;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述评[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5 吴庆;;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的公共治理——世界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珑玲;;网络对青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蔡九菊;;关于钢铁制造流程能量流及其网络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09年
8 叶威先;;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变迁[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刘丽芬;凌宏伟;;关于导致乡镇雨量站数据不能正常传输的说明[A];黑龙江省气象科技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曹文;;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做一个成熟、理性的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红墙巷小学学生网络环境调查表》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迎春;网络问题折射的还是社会问题[N];工人日报;2003年
2 众成;网络问题急诊(上)[N];江苏经济报;2001年
3 ;网络问题答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网络问题答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光明网记者 张雪莹;美丽网事:让网络中国更加纯澈[N];光明日报;2011年
6 ;网络问题答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网络问题答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2004年的关键性网络问题[N];网络世界;2004年
9 杨旭伟 记者 孙小和;江苏移动“网络神探”大显身手[N];人民邮电;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朱卫民 通讯员 徐普查 郑丽莎;打造青少年“网络免疫”工程[N];黄冈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曙光;批调度与网络问题的组合算法[D];山东大学;2007年
2 郭龙坤;基于不相交路径技术的可靠网络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窦文卿;三层Clos网络不阻塞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魏关锋;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拉腾苏布达;青年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引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悦;论网络中的诉诸战争权及交战规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余会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防范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展玮;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斌;目远程多媒体图像处理教学系统中网络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历春来;论网络多数人暴政及其治理[D];东北大学;2009年
7 李美丽;欧几里德2-连通Steiner网络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王芳;网络中的均匀度问题和比值问题[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杨珍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发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子祥;局域网故障模糊诊断系统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