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17:08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单是单靠企业单个的力量很难实现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学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将大学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改进学科建设和课程结构,改善人才培养方式;还可以为企业、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重点大学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重点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为研究主体。首先对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研究进展、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绩效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综述,;之后在分析我国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绩效影响因素基础的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建立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模型并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对我国90来所重点大学2000-2003年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对重点大学这几年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影响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因素很多,但能够作为评价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指标主要包括: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重、参与课题的研究生比重、横向研究课题数、横向研究经费占总研究经费比重、参与合作科研的人员数、合作研究成果数以及技术转让收入、专利出售金额和成果转化率等9个指标。 2.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共包括三层,其中目标层为: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准则层包括为:合作教育、合作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指标层包括:重点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重、参与课题的研究生比重、横向研究课题、横向研究经费占总研究经费比重、参与合作科研的人数、合作研究成果数以及技术转让收入、专利出售金额和成果转化率这9个指标。经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9、0.054、0.047、0.081、0.026、0.143、0.135、0.135、0.270。 3.对我国90来所重点大学2000-2003年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四年当中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2001年、2002年、2000年和2003年。其中2001年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0.836;2003年最低,为0.44258,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的合作研究成果数少、成果转让率都最低,而这两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较大,分别为:0.143和0.27,再加上由于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参与研究课题的机会减少,因此2003年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综合评价指数最低。
【图文】:

框架图,框架图,产学研合作,重点大学


析图1一1本文的框架图1.3研究特色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对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因此,如何按照科学性、目的性、实用性、系统性等指标选取原则筛选出合适的指标来建立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另外,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重点大学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如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是本文的另一个难点。②创新点研究内容上:本文以重点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绩效为评价主体,研究如何评价它们的产学研合作绩效,最后对我国90来所重点大学2000一2003年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分析相关

重点大学,一般院校,课题,院校


很多重点大学的科研活动往往只停留在发表论文和获奖上,并不强调将科研与产业、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虽然重点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其应用研究却少于一般类院校(见图3一l)。图3一 12000一2003年我国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应用课题对比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据统计,2000年我国一般类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为25678项,重点大学为25225项,重点大学比一般类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少453项;2003年,一般类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为41035项,重点大学为37143项,,重点大学比一般类院校的应用研究课题少3832项。每年重点大学的应用研究均低于一般类院校。这可能是由于重点大学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原因,但这也使重点大学的科学研究与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陶爱祥;;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2 王浩;梁耀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1期

3 张琳;;产学研合作创新对象选择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9期

4 程正中;何迎朝;许炳;;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VS企业间合作[J];特区经济;2012年07期

5 李本贵;崔同科;;实验室项目绩效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9期

6 李泽民;;我国省部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7 柴娟;郑艳;陈锋;;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秦树文;肖桂云;;网络环境下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探析[J];中国报业;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婷;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李春燕;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田露;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何迎朝;基于绩效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玉宽;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罗克美;产学研合作中卓越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马文广;四川生猪产业链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李晓雪;产学共同体合作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9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29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