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7 09:25
【摘要】: 本文运用工作搜寻理论的视角,探查了中国大学生求职的整个过程,目的是为了看清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互动对象和互动机制,进一步寻求使这些互动更有效率的方法,从而减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本文的论述围绕着工作搜寻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展开,这三个组成部分与大学生求职过程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工作搜寻理论的第一部分是保留工资理论,它对应着大学生求职前的准备阶段。文章通过对保留工资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后发现,影响到保留工资的各种客观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求职者寻找工作的信心,而求职者的信心又会直接作用于找到工作的概率。工作搜寻理论的第二部分是就业市场匹配理论,它对应着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潜在雇主之间相互匹配的阶段,文章通过对求职者群体和招聘者群体在市场上的互动机理和互动空间的效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的一个主要源泉是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虽然中国提供的空缺职位数量在增加,但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的求职者所拥有的技能并非这些空缺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工作搜寻理论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合作利润进行讨价还价的理论,它对应着大学生求职活动的尾声或者新的求职活动的开始,文章借用了牛顿力学理论来刻画劳动契约双方就合作利润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和结果,发现中国现有的劳动制度对契约双方的信息披露不全面。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为解决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缩小贫富差距。第二,政府应该调整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让各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到制定大学生的培养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来。第三,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劳资双方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该制度能让契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签订契约前和订立契约后都能及时和全面地收集到另一方的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F249.2
本文编号:2630711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F24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淑敏;王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解平;应届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薛国华;求职者就业能力与工作搜寻行为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冯亦封;大学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0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3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