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非薪酬激励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0:30
【摘要】: 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人事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师的工资,使教师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教师薪酬方面得到一定激励的同时,还必须思考薪酬体系中非薪酬方面的激励,即教师收入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有否得到预期的提高?单一的经济方法激励教师是否能完全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要?对于这些问题,近几年,人们惊讶的发现,虽然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但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涨,有时甚至还会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并反思单一的经济薪酬激励给高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侧重研究怎样在教师薪酬激励的基础上进行非薪酬激励。 当前高校中比较重视对教师进行薪酬方面的激励,对薪酬制度的改革以及薪酬体系构建的研究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高校教师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虽然薪酬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某些需求,薪酬激励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需求,一味的用物质这种经济方法去刺激教师,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似乎起不了很大的帮助,对教师的流失也不能有效的遏制。大学教师在高校中的作用无疑是很重要的,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的关键性条件等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积极性没有得到预期的激励、教师流失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难免给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就非薪酬激励来说,它与薪酬激励二者的关系应是动态互补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薪酬激励的一些不足,因而在薪酬激励的基础上进行非薪酬激励是必要的。本文关注教师薪酬激励中常为人们忽视的非薪酬激励部分,试图研究怎样把薪酬激励和非薪酬激励相结合,并就二者动态互补的关系探究怎样激励教师,以防止教师的大量流失,保证和提高大学的质量,这是本文研究的宗旨。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为:对薪酬与非薪酬,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对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的发展过程进行历史的回顾;对几则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总结高校薪酬激励的经验教训;剖析高校教师薪酬与非薪酬激励问题及原因;探究高校教师非薪酬激励的方式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7.23
本文编号:2640872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辉;张平;;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系统要素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贺春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浅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庞海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仲常;高校人力资本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陶志梅;高校教师行为特性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马晓娜;;高校青年教师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7 卢宝祥;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陈婕;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刘娜,邵光成;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志;裴琳;;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井娟;WL学院教师流失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0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