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0:10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作为传播优质教学资源的新兴的网络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主要平台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进程、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四大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概述及研究背景。首先,分别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体系、性质、基本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内涵、特点、建设的标准。其次,从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国际背景、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对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作了系统地分析。 第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发展脉络及其建设现状。通过对精品课程网站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进行分析、梳理,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三个发展脉络,初创探索时期、全面发展时期、转型升级时期以及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不同级别,本科、高职高专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 第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分别从高校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课程应用的效果。其次,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申报表进行分析归纳、对其他学者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网站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进行实证研究、实际访问,总结出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精品效应不佳、宣传力度不够、资源获取不易、机制建设不健全等问题。 第四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未来建设的目标与策略。首先,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成为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课堂;应成为传播科研成果的新阵地;应成为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新途径这样三个目标。其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0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概述及建设背景10-19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的概述10-16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0-12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12-16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16-19
  • 1. 国际背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开展16-17
  • 2. 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的繁荣发展17
  • 3. 政策背景:精品课程的相关文件支撑17-19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发展脉络及其建设现状19-22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发展脉络19-20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初步发展时期(2003-2007)19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全面发展时期(2007-2011)19-20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时期(2011-至今)20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现状20-22
  • 1. 初步构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体系20-21
  • 2. 初步形成了本科、高职高专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体系21-22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2-26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用的效果22-23
  • 1. 为高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参照范例22
  • 2. 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共享资源22-23
  • 3. 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23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23-26
  • 1. 精品效应不佳,影响了课程的认同度23-24
  • 2. 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课程的利用率24
  • 3. 资源获取不易,影响了课程的共享性24-25
  • 4. 机制建设不健全,影响课程的可持续性25-26
  •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未来建设的目标与策略26-43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未来建设的目标26-27
  • 1. 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成为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课堂26
  • 2. 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成为传播科研成果的新阵地26
  • 3. 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应成为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新途径26-27
  •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27-43
  • 1.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优质性27-32
  • 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精品课程的高效性32-34
  • 3. 开辟多种渠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共享性34-37
  • 4.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机制建设,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37-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珠仙;论“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郑珠仙;论“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机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两课"教学研究);2001年S1期

3 姜冰,马谊平,张艳清,刘春梅,杜长林;找准突破口 推进教学改革——首都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Z1期

4 訾新建;;开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1期

5 胡晓伶;胡斌武;;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建设述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3期

6 章国平;2吴小龙;;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教育机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7 李建华;;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建构[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铁俊;张玉新;;浅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河南农业;2008年06期

9 曾祥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性哲学阐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亚青;王晓江;孟祥德;孙贵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魅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斐宜;;论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应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吕斐宜;;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农杰;黄安祥;;党创新政治理论始终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玉真;;坚持科学发展,维护神圣净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5 许鲁洲;马云柱;;以特色理论为导向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6 范传鸿;李永亮;齐艳娟;王利华;毕兆玉;熊宝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视野下任课教师应对策略探讨[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朱起葵;;回忆[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8 马兆婷;;浅论孟子的政治理论主张不合时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阁;全州老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开班[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李蕾Leigh Jenco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对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空军指挥学院 姚二峰;科学发展观在军队院校“三进”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绪成;全军军职以上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轮训班结束[N];解放军报;2011年

5 修迎 崔为好;东安区检察院强化政治理论学习[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6 高进良;浅谈提升机关干部素质[N];衡水日报;2010年

7 孙玮;莫把“手段”当“目的”[N];丽水日报;2011年

8 陈 飞;甘当绿叶扶红花[N];光明日报;2002年

9 上海政治学院 蒋春余;用创新理论提升办学治校质量[N];人民武警;2007年

10 本版编辑 张学兵 冯小卫 记者 杜永和 崔继承 傅林国 席兴旺;结合实际搞教育 扎实推进“三进入”[N];人民武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新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群;柔性的政治—卢梭政治理论的另一种解读[D];浙江大学;2014年

3 王继红;后现代主义空间政治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丽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晓亮;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秦晓宇;约翰·洛克政治理论对美国宪政的形成产生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