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1:53
【摘要】: 在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整合高校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全方面协力配合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高校道德教育中的显性教育。文章指出,显性道德教育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明显地、直接地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的有形教育方式,具有教育目标明确化、教育主客体固定化、教育效果显著化等特点。接着指出了显性教育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为隐性教育的提出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论述了高校道德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文章指出,隐性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方式。接着分析了隐性教育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制,并指出了隐性教育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实施隐性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进行了理论思考。首先是剖析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关系,紧接着进一步指出了创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提出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的实践对策。文章提出了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整合的五个途径,即实现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构建渗透式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体验式教育模式;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发挥道德实践性特点,构建开放型教育模式;创建新阵地,构建网络化教育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静;张晓坚;;多元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维模型的构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唐昆雄;郭蕊;;受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优化途径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8期

3 邢繁辉;;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4 丁伟城;;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10期

5 丁伟城;;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镇河;中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郝大伟;中学隐性德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行为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时滨;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5 荣建平;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周青莎;体验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德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曹晶晶;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郭培芳;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雅妮;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10 杜春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方法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