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1:15
本文关键词:德育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水平。因此,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始终是社会和专家学者所关注的话题。然而,随着大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违法犯罪屡禁不止,并出现了新的类型和特点,如信用卡诈骗、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等。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给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如何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依旧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道德和法律都具有调节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特点,同时也都是预防违法犯罪的主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法律靠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法治是处理结果的过程,是惩罚;而德治是预防的过程。从育人和减轻社会危害性角度而言,德治比法治更为重要。因此,本文拟从德育的角度探寻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引言部分和四个正文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该项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概况,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 正文第一部分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概念入手,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同时阐释了德育的概念及其功能。 正文第二部分通过大量的实证资料阐述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和特点的了解,旨在证明德育教育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正文第三部分从德育角度探寻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根源就在于道德教育的缺失。通过本部分的论述旨在说明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尚需加强,不能只抓法制教育,更应从源头上制止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即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内心“立法”。 正文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完善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环境出发,,提出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几点措施。 总之,本文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预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控制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然,这项研究的深入,在理论上需要犯罪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在实践上,则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个人的共同努力。具备了以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条件,思想道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一定能有所成效。
【关键词】:德育 大学生 违法 犯罪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D917.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Contents11-14
- 引言14-19
- (一)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14-15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15-17
- 1.国外研究概况15-16
- 2.国内研究概况16-17
- (三)研究方法17-18
- (四)本文的创新点18-19
- 一、德育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概述19-26
- (一)大学生违法的界定19-20
- 1.违法的概念及构成条件19
- 2.大学生违法的概念19-20
- (二)大学生犯罪的界定20-21
- 1.犯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20-21
- 2.大学生犯罪的概念21
- (三)德育的概念及功能21-26
- 1.德育的概念21
- 2.德育的功能21-26
-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6-30
-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26
-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26-30
- 1.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增加26-27
- 2.大学生违法犯罪手段智能化27
- 3.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增多27-28
- 4.大学生网络犯罪日益突出28-30
-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30-39
- (一)个人道德修养重视不够30-33
- 1.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协调30-31
- 2.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匮乏31
- 3.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31-32
- 4.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32
- 5.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32-33
- (二)学校德育环境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33-35
- 1.重智育,轻德育33
- 2.个别教师道德失范33-34
- 3.责任教育缺失34
- 4.心理健康教育滞后34
- 5.制度管理上的疏忽34-35
- (三)家庭德育环境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35-37
-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35-36
- 2.部分家长的行为失范36
- 3.家庭关系不和睦36
- 4.家长缺少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上的引导36-37
- 5.家长忽视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37
- (四)社会德育环境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37-39
- 1.不重视社会公德37-38
- 2.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38
- 3.社会价值观引导偏差38-39
- 四、完善德育环境,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39-49
-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39-41
-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40
- 2.培养责任感意识40-41
- 3.提高法律素质41
- (二)完善学校德育环境41-44
- 1.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发展41-42
- 2.强化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42
- 3.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德育素质42-43
- 4.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3
-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43-44
- (三)重视家庭德育环境44-46
- 1.提高家长素质,规范家长行为44-45
- 2.重视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45
- 3.注重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45-46
- 4.改善家庭环境,增加沟通了解46
- (四)优化社会德育环境46-49
- 1.加强社会公德教育46-47
- 2.改善网络德育环境47
-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檀传宝;;论德育的功能[J];中国德育;2008年09期
2 高畅,王雪峰;儒家思想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3 刘辉;;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建设[J];科学大众;2007年03期
4 翟真杰;;论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文学教育(中);2011年05期
5 凌苏玲;浅谈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作用[J];学术论坛;200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德育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