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图文】:
各校在设置岗位时分别考虑有如下的系列:教授系列、研究系列、教学系列、实验技术系列、管理系列和工勤系列等。教授系列、研究系列、教学系列均为教师岗位。教授系列是教师队伍的核心,教学科研并重,上岗资格要求较高,上岗要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通过激烈的竞争刁‘能获得。教授系列设立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三级岗位。研究系列是以科研工作为主,对教学不做职责要求。主要由有期限合同聘用的人员、博士后、访问学者和其他临时人员组成。研究员系列设立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四级岗位。教学系列是以教学工作为主,对科研不做职责要求。研究型大学的公共课需要设立讲师岗位,主要为少量作为骨干而长期聘用的人员、有期限的合同制人员和大量兼职人员。讲师系列设立助教、讲师和高级讲师三级岗位。在教师岗位总数中,教授系列岗位数占岗位总数的40%,研究系列占岗位总数50%,教学系列占岗位总数的10%。一般来讲,最高的l、2、3级为校聘关键岗位,中间的4、5、6、7级为院聘骨干岗位,最后的8、9、10级为一般岗位。各系列上岗级别分布情况见下图所示。▲
应该有人在一般技术岗位上能够达到其职责要求,否则必然与教师系列形成反差。二是同级别技术系列与教师系列相比绩效薪酬整体上应该都略低,总体应该控制在10%以内(见图6一3所示)。绩点800400习教授级高叫.一高级l_程师一,斗一!一程帅级一J卜叫卜助押级,卜 1112111087-一-——————一-—-一一-—一一一」卜 654321。图6一3技术系列各级岗位绩效薪酬分布示意图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与管理系列的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系列的人员约占学校总员工的20%左右,对学校的正常运转和管理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系列的绩效薪酬发放和考核比教师系列和技术系列更难,绩效的科学评价更难实现,无论如何,管理系列的总的薪酬水平要比教师系列低,大体上可与技术系列持平或略高,但与技术系列的分布不很一致,一般来讲低端岗位的水平与技术系列相近,中高端的岗位应该略高于技术系列,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校管理系列有一部分在管理岗位上任职的“双肩挑”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新;;网络时代的高校危机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汪萍;;加强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0期
3 谢莹;李为学;谢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10期
4 彭仲生;黄建美;李庆;;从高校视角看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5 孙凯;;理论自觉与行为实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探[J];学理论;2011年29期
6 施瑾欢;陆琪;;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21期
7 魏伟;;社会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胥红艳;徐国富;;陕西高校定向运动教学课程现状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1年32期
9 王淑霞;金岩;;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闯;;试论高校礼仪教学教法改革[J];教师;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怡;;关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高校论文一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宁;王吉;;关于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刘明达;;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培雅;;加强源头治理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8 李九丽;;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韩富;郑福平;田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应会君;;关于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与高等教育特色化的思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高校创建工作年年上台阶[N];安徽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鲍道苏 李燕铭;让高校有更多自主权[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柯昌万;陕西严禁高校“双轨”收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范绪锋;让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黄顺安,周学宁,,杨明明;外教纳税占厦门高校个税三成[N];中国税务报;2004年
6 吴长亮;高校自主招生难“自主”[N];解放日报;2004年
7 记者 应丽斋 张敏 见习记者 郑炜君;对接 沟通 合作[N];嘉兴日报;2005年
8 李丹 马小宝;天大科技综合实力名列高校前茅[N];科技日报;2000年
9 记者董洪亮;高校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之一[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李安方;大学扩招的背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常莉彬;长春市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智萍;高校发展性学生评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黎胤;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刘蓓蓓;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舒慧东;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知识管理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7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4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