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策划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14 18:45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是个急待解决的社会课题。企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输送终端,但是,企业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来充实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困扰的。一边是企业“人才饥渴”,所招聘到的人员不是所求;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毕业生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产品不对销路,供给方与需求方出现极不协调的内在差异。高校毕业生基本素质能力的欠缺和基本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需要改善的就业心态,这都是企业要求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方面。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企业、毕业生的现状,找出高校教育结构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教育的欠缺,找到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能力的需求点和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切入点。针对目前培训机构的市场构成状况,开发策划出一套“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培训”课程体系,以符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职的基本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同时研究出项目的运营模式,依据此培训产品的产业价值链,找出学生、企业的需求点,设计中间的环节,找到项目的利润产出点,尝试设计出一套从运营模式、利润产出到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战培训产品,力求能够做到对学生成长、企业效益、社会公益多方面共赢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培训产品。
【图文】:
万人、556.09万人、719.07万人、903.36万人、1108.56万人、1333.50万人、1561.78万人,随之而至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2001年至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14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图3一l),07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比上一年新增82万多,07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己经是6年前的近5倍。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显突出了。川单位(万人)500400300200 1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图3一 12001一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情况Chart3一 1Thenumberofoureountry’graduatesduring200lto2007对于2007年全国就业率的预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康小明的回答不乐观:“排除统计误差,到2007年7月能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这一数字与2005年的72.6%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6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
找工作 5.02%图3一 207年5月底高校毕业生签约状况Chart3一 2Thesignedsituationforgraduates勿 theendofMay2007薪酬和就业地域方面,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一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在调查中,学生表示毕业后想“在北京、上海等一类城市”的比例达85%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7.38
本文编号:2663780
【图文】:
万人、556.09万人、719.07万人、903.36万人、1108.56万人、1333.50万人、1561.78万人,随之而至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2001年至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14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图3一l),07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比上一年新增82万多,07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己经是6年前的近5倍。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显突出了。川单位(万人)500400300200 1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图3一 12001一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情况Chart3一 1Thenumberofoureountry’graduatesduring200lto2007对于2007年全国就业率的预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康小明的回答不乐观:“排除统计误差,到2007年7月能达到60%已经很不错了。”这一数字与2005年的72.6%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06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
找工作 5.02%图3一 207年5月底高校毕业生签约状况Chart3一 2Thesignedsituationforgraduates勿 theendofMay2007薪酬和就业地域方面,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一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在调查中,学生表示毕业后想“在北京、上海等一类城市”的比例达85%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7.3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新忠;;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1年01期
2 宋路平;;高校改进学生就业指导的现实策略——与商业培训机构合作探讨[J];农业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绮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彭军;教育类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义贵;高校培训业务市场拓展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曹树明;转型期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谢筱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青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