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4:07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制定的政策规定和行为准则。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纵观建国后50余年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沿袭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不同阶段,毕业生就业政策有所不同,是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政策,即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费全部由国家承担,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国家干部。这种就业政策与当时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在我国持续35年之久,为计划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 从1983年开始,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了改革。1989年,原国家教委在“中期改革方案”中指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增强其动力和活力,使毕业生的就业逐渐走向市场化,这是建国以后毕业生分配制度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中期改革方案”也就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 (三)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 我国正探索一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大学生就业国家应当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其实现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摸索,初 步确立了实现这种就业制度的模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 位双向选择”。同时,为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使毕业生充分 就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八大类,概括为三大方面: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政策。其内容主要是为毕业生的安置、使用确 定的方针和原则。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 工作程序、纪律、各项具体规定以及各地根据地方的需要在不违背法律和国家规定 的前提下所制定的政策措施等。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特殊政策。其内容包括病残毕业生就业规定、 支边学生的就业政策、自费生就业的规定、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毕业生的就业规 定、应届毕业生申请自费出国的规定、结业生及肄业生就业的规定、毕业生到西部 就业的规定等。 三、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政策本身与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 1、我国长期实行统一分配政策的弊端。①人力资源难以合理配置。②缺乏竞 争机制。影响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③分配渠道单一,与我 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相适应。 2、“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政策的不足。这种就业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 有限度的双向选择,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择业。 3、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仍受到不 同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实践中仍然不断地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困难。 (二)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政策本身的问题是有限的,大多数问题往往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 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以及各部门、各地方不能完全真正的贯彻落实。主观原因主 要表现在各部门、各地方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地方保护 利益等原因的驱使,,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阻碍着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客观原因的制 约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不健全是影响就业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 2、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使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执行步履维艰。 3、机构改革使得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制约着就业政策 的执行。 4、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着就业政策的执行。 5、大学生职业观念制约着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 6、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就业指导不利于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 7、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细节政策不到位,致使国家宏观就业政策难以落实 执行。一是毕业生双选时间问题。二是高校在双选中的地位问题。三是毕业生就业 中的户籍管理问题。四是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 (三)就业政策的改进措施 1、宏观政策方面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指导高校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7.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敏;;高职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妍;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念与择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杜园园;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路明华;我国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政策执行状况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5 张燕天;大学生西部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章静霞;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政府有限责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蕾;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胡湘豫;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与流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9 杨旭;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董毅;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4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4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