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主体人格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图文】:
新主体人格教育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成人”教育〔说明:德商MQ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等人倡导的“道德商毅”,,众多研究表明,其正成功的人生约50%由MQ决定,30%由情商EQ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玉梅;熊嘉;;成人教育始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顺顺;;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不同作用之哲学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刘宗劲;;高职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一个两维的分析框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徐岿然;韩沛;;探析《共产党宣言》人的发展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5 魏婕;任保平;;改革开放30年人的发展:评价与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6 邓远萍;郭咔咔;;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的三重维度——基于社会发展视域的探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金建萍;;“现实的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基石[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8 王丽达;;论高校图书馆的独立地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郗戈;;资本逻辑、全面异化与人的发展悖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高娜;;时间与人的存在和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亢安毅;;人的发展的当代诠释与反思[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陈新夏;;人的发展的新路向[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张国;;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浅析[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海涛;;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看和谐社会的构建[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松春;李建辉;韩春立;杨砾;;论系统工程和人的发展战略[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6 周忠厚;;人的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论和当代文艺思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文江;卢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与条件——邓小平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把握[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8 戴生岐;;人的发展三题[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万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旭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悟;人的发展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杜宇;教育的最终指向:人的发展[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顾明远;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原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江苏姜堰市蒋垛中学 孙善网;人的发展:不只是写作的永恒主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顾国新;坚持党的领导 尊重人的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记者 宋时飞;更加重视人的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宋留清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 李炳炎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改革报;2010年
8 日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4年
9 孙咏梅 卫兴华;改善收入分配 促进人的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崔新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斌;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宋增伟;制度公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李钟植;中国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玉整;网络与真理[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永明;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D];苏州大学;2008年
8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9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姚德利;当代中国财产权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娟;日常生活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2 王莹;市场经济交往与人的发展[D];新疆大学;2011年
3 田润峰;论秩序[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章永辉;网络与人的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梅爽;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利珍;法的价值与人的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林杰;高校新主体人格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吴德军;知识经济与人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10 符丽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关系辨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65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