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探索
发布时间:2020-05-16 02:16
【摘要】: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着重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围绕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这一主题,从荣辱观和荣辱观教育的学理考察入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及荣辱观教育的嬗变的追溯,探寻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所蕴含的政治理性、价值多元和道德包容的特征,解析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存在着教育政治化、理想化、功利化的“三倾向”问题和荣辱观教育理念、环境、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具体途径上的“五陈旧”问题,并从中国传统、家庭、社会、高校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重荣辱观念养成教育;二、环境上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共同构筑教育环境;三、内容上要注意把握“荣”和“辱”、“大”和“小”、“新”和“旧”的关系,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来开展教育:四、模式方法与途径上注重通过对话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指导教育、自我教育、同辈教育的教育方法,通过主题教育等具体途径来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荣辱观和荣辱观教育的学理内容,在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问题及问题成因、问题对策研究上,,既立足于本人近年来从事高校辅导员的经验教训,又充分认识到荣辱观教育自身特点,提出了在荣辱观教育中的对话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指导教育、自我教育和同辈教育的方法,主题教育等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665996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少华;农民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陈菊萍;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曹婷婷;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5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6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