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中师德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22 00:14
【摘要】: 本研究从当前中师德育工作及其研究现状与甘肃省中师德育工作情况的调查入手,对甘肃省中师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并针对甘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提出了构建适合甘肃省情的双主体、开放型的中师德育工作模式。本研究的特点和主要观点为: 一、对当前中师德育工作及研究现状,我省中师德育工作的了解、调查。通过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调查发现,虽然德育工作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但德育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仍然难以摆脱传统的格局。关于中师德育工作的研究不如中小学和大学德育工作的研究,尤其是在具体实践方面,显得更为薄弱。同时调查表明,我省中师德育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建设是较为完善和有力的,中师学生的道德主流也是积极上进的,但德育内容显得单一,师德师风建设不够,,且方法陈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目标的确立和实施都表现为“成人化”和缺乏层次性。 二、对甘肃省中师德育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我省中师学生朴实好学,积极上进的品质决定了他们的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但由于受“产品教育”和“应试教育”狭隘观念的影响,我省中师德育工作机构和队伍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忽视了对师德师风的有力建设,学生德育工作未能紧跟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德育目标陈旧教条,德育内容空洞单一,德育方法仍以“灌注式”为主,封闭、粗放。另外,《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法》课未能起到进一步深化学生德育效果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减小了我省中师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加强甘肃省中师德育工作的对策。依据新时期中师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势,提出了在目标、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我省中师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确立了“成人”教育是基础,“成材”教育是目的,创新教育是关键的新思路,进而提出了构建有层次,双主体、开放型的中师德育工作新模式,以期为甘肃省中师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51
本文编号:2675130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安徽教育;1983年08期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7期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湖北政报;1999年08期
4 郁时全;论德育过程的优化[J];江汉论坛;2000年08期
5 班华;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J];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陈艳;构建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系统[J];教育探索;2001年04期
7 田国生;支点教育观:班主任工作的新思维——知识经济社会班主任地位与作用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8 黄向阳;道德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9 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10 钟启泉;儿童“德性”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分析——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方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钟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本文编号:267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