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5-25 07:42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守人性内在的发展规律。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忽略人的内心需求,轻视个人发展、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等种种失误和偏差。这些失误和偏差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困境。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困境,如何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廓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入手,剖析困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研究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阐述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对“人”和“本”的解读是理论分析的立脚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其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二,是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思维方式。从人性基础视角来看,以人为本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即坚持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坚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追求生存、发展和幸福的统一。 其次,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作为人类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必然是以人为本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体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大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是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再次,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及困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价值受到挑战、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偏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没能及时适应时代转变;二是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强烈冲击;三是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四是大学生就业、学习和经济压力巨大。 最后,提出以人为本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凸显教育的人文意蕴,革新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从而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宏;;好课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2 纪荣起;;论以人为本[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3 宋扬;;以人为本 提升管理水平[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2期

4 张云潮;;“以生为本”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关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朱靖华;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J];中小学管理;1998年12期

6 贺苗;;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纵横谈[J];中国卫生人才;2011年09期

7 胡美香;;浅谈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8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 特色鲜明的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4期

9 方书论;张玉英;;创新高校就业教育 助力和谐社会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王秀中;;以人为本是兴校立校之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明华;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N];蚌埠日报;2005年

2 杨延晖(作者单位:保定市建设局);企业“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N];保定日报;2005年

3 梅传众 沈东坡;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陈进书;以人为本 增强活力[N];兵团日报(汉);2005年

5 吴继军;企业和谐以人为本[N];中国电力报;2005年

6 张晓峰 作者单位 辽宁绥化电业局;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N];中国电力报;2005年

7 ;以人为本 恪守诚信[N];中国煤炭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梓萱;广本:培训工作以人为本[N];中国汽车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仪 秦淑文 杨养臣;以人为本使金旅走向成功之路[N];中国汽车报;2005年

10 四川省成都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李建华;以人为本 完善服务[N];中国人口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婷;认同视野中大学生个体组织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6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