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03:41
【摘要】: 众所周知,德育方法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实现高校既定德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使德育内容产生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导原则、和有效途径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校德育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德育内容的发展与变化,作为德育体系重要内容的德育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高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在高校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变高校德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本文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论证了高校德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及高校德育方法的功能,提出了目前高校德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原则和内容。研究表明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在提高高校德育效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和创新德育方法时,必须认真对待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培超;许庆华;;社会转型视野下中华传统武术发展新论[J];搏击(武术科学);2011年06期

2 马传松;朱挢;;社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态势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袁峰;;社会转型期大众体育传播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4 聂平俊;;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及其对当下中国媒体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5 李良胤;井红艳;;社会转型期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四维视阈[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6 王利利;;社会转型期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7 李晓林;;论社会转型中国家教育价值观的发展与转变[J];求索;2011年06期

8 丁爱华;;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9 何芳;;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行为失范的成因与对策[J];天中学刊;2011年03期

10 孟照娟;;多维创新:社会转型期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前景与出路[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三争 陈伟民;社会转型期的公众文化培育[N];台州日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如何健康地走过社会转型期[N];文汇报;2010年

3 谭荣梅 衡阳日报社;浅谈社会转型期和谐心理的构建[N];衡阳日报;2011年

4 ;社会转型期 青年压力最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朱孝清;我国社会转型期维稳形势的特殊性[N];检察日报;2011年

6 全国政协常委 胡永柱;经济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亟待建立[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王运来;社会转型期需要人格重塑[N];贵阳日报;2011年

8 王耀东;社会转型期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N];学习时报;2009年

9 李鹏程;社会转型中的“整体性”规制与系统和谐[N];学习时报;2007年

10 胡青松;工会要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争取更大作为[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缪斌;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4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7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8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28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