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自爱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17:23
【摘要】: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其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改革开放、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女大学生不自爱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对女大学生自爱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鲜有实证研究。因此,编制女大学生自爱问卷,揭示其自爱现状,为教育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根据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编制女大学生自爱问卷。运用自编问卷获得数据,分析自爱现状及在背景变量上的差异,并进行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针对女大学生自爱的培养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关于《女大学生自爱问卷》 自编的女大学生自爱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七个因子,分别是自我否定、严谨向上、关爱健康、自我做主、珍惜生命、自我负责、乐观坚强。 (2)女大学生自爱现状及差异性研究 a.自爱现状:女大学生自爱整体状况较好。 b.女大学生自爱在自我做主因子上表现出学历的显著差异,本科女生自爱得分高于专科女生。 c.女大学生自爱在自我做主因子上表现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的显著差异,非独生子的女生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女生得分。 d.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在自爱的自我否定、自我做主和总分上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理工女生的自爱得分高于文史女生自爱得分 e.女大学生自爱水平在年级、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女大学生自爱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 a.女大学生自爱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 b.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与保护是女大学生自爱水平的有效预测力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5.5
【图文】:
总分图1女大学生自爱总分分布直方图(预测)从图1的女大学生自爱总分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预测总体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统计学基础。.1.2项目分析参与项目分析的项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采用相关法计算各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相关系数小于0.20(陈红,2006)予以删除。二是用有关研究中应用的求临界比率(简称CR值)的方法(刘视湘,郑日昌.2001),即将各题得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
B时let球形检验 df406_一一一一一一一卫垦‘一一一一一一其次,因素分析结果。用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方法并参照碎石图结果(图2)抽取了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921%。各个因素特征根、方差贡献率与因素构成、各项目共同度如下所23
本文编号:2729370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5.5
【图文】:
总分图1女大学生自爱总分分布直方图(预测)从图1的女大学生自爱总分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预测总体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统计学基础。.1.2项目分析参与项目分析的项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采用相关法计算各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相关系数小于0.20(陈红,2006)予以删除。二是用有关研究中应用的求临界比率(简称CR值)的方法(刘视湘,郑日昌.2001),即将各题得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
B时let球形检验 df406_一一一一一一一卫垦‘一一一一一一其次,因素分析结果。用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方法并参照碎石图结果(图2)抽取了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921%。各个因素特征根、方差贡献率与因素构成、各项目共同度如下所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群忠;论自爱[J];道德与文明;2004年04期
2 沈嘉祺;;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尚宇红;当代女大学生性心理调适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4 胡艳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5期
5 古丽孜娜;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J];经济师;2004年09期
6 孙泽军;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7 答会明,李梦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8 刘学俊;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9 郝长江;《周易》中的自强不息精神[J];晋阳学刊;1997年06期
10 詹启生,乐国安;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余洁;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29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2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