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清萍;王威;;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王涛;;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赵居礼;;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短期课程的教学特点(上)[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5期
4 ;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学术访问新闻稿[J];无损检测;2009年10期
5 杨九斌;吴坚;;社会力量在日本国立大学中的角色变革与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年04期
6 赵洪伟;;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6期
7 高益民;日本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自由化政策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组;日本大学改革的最新态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7期
9 ;东北大学[J];科学中国人;2002年12期
10 江燕;俄高校将不再有国立和非国立之分[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昕;;论公立大学法人治理的目标与制度功能[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姜杨;;日本国精神科护理见闻[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刘学成;;试论日本二战后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德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柴田雅昭;;冰箱,隔热材用发泡剂的变迁[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协京;;试析近代日本大学的发展及其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宋如华;王向东;;无人化施工系统技术在我国山地灾害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上海林内有限公司[A];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大会文集[C];2009年
8 郑春美;;全球性和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导向——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洁;;日本国石卷市红十字医院护理临床见闻[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孞福;邦隆;;日本造纸工业现状与技术进步[A];'2007(第十四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跃新 冯嘉铭;强强联手 借力发展 实现共赢[N];太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中俄高校联手培养人才[N];远东经贸导报;2006年
3 傅若庄(东京) 吴建德;毒丸更毒 金丸更精 铁丸更硬[N];财经时报;2005年
4 刘滢;反恐特法:压垮骆驼背的最后一根麦草[N];工人日报;2007年
5 张磊;日本国际学前学校[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小兰;文化交流促进相互沟通[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徐立凡;日对华战略为何走向迷思[N];华夏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肖莹莹;私人股权公司出手挽救日本落魄企业[N];经济参考报;2005年
9 本报专稿 于洋 本报特约时评 郭暄;“自主防卫”:日本可望而不可即[N];世界报;2005年
10 鉴涛;日本2005年包装十大新闻[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田爱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7 赵莹波;宋日贸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孙艳华;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幻想空间[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金莹;“日台条约”与1950年代初期远东国际关系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惠星;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6年
2 程铭;论日本再军备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莹;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及其应对措施[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伟;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任青云;日本私立大学学费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修颖;论日本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吕颖;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7年
8 郭鑫;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女性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薛明;当代日本留学生的发展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霞;试析新世纪美日同盟关系的变化[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0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5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