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2:59
【摘要】: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密切相关,教育 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也相应发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 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比较以及国家内部各地区间的综合实力比较,实际上是教 育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比较,教育和高素质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 定性因素。做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评估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激励的重要 手段。因此,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重视教育人力 资源评估,研究教育人力资源评估,已成为世界教育管理的普遍而一致的要求。 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为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常常需要考虑衡量问题的多个指标。由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我们必须采用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同时对所有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 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学科,起源于上世纪初。随着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其计算量大的缺点。多元统计分析在经济学、社会 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定量 分析的有效工具。 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较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主成 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都是运用降维的思想,主成分分析就是将各样本指标变 量重新组合,根据方差最大原则,确定综合变量(主成分),去描述所有变量,进行 排序。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给出少数几个综合的随机变量(公共因子)去描述所有变量的相关关系。 这两种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们各自都有不足之处,这些问 题直接影响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在这两种方法 的基础上将它们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得到一种新的多元统计分析的组合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法,解决它们各自存在的不足,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综合评价中去。 全文分为五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前言首先介绍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评估问题提出的背景,并回顾了教育 评估的发展。在第一节中提出研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评估背景,并通过说明高等教 育人力资源评估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来加深理解;在第二节中,介绍了目前我国高 等教育人力资源评估发展的现状;在第三节中提出教育人力资源评估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评估的具体算法。我们主要就算法中将综合评价法引进到高等学 校人力资源评估中,系统科学的介绍了综合评价法在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评估中的应 用,不失为评估理论方面的创新。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并最终得到 计算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得分和排名的方法。第一节介绍了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思想、 模型、性质、以及计算步骤。第二节介绍因子分析的主要思想、模型、性质以及计 算步骤。第三节对于两种评估算法进行简单的比较,说明评估算法的特点。 第三章指出了指标相关性带来的问题,并介绍了利用Kendall一W协和系数检验 主成分分析方法与因子分析方法结果一致性的方法。 第四章给出评估算法的实证分析。第一节中给出了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 的可行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应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并介绍了一 个好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两个基本性质。设计了高等学校人力资 源评估指标体系。以后各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和组合分析法对我 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999年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进行了综合排序和综合评 价。通过对所得结果的分析,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总体分布情况。 给出可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如果数据比较充足,可以计算每年的综合排序, 从而了解全国的高等教教育人力资源分布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 人力资源发展轨迹,可以再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描述描述各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 对其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进而合理调控。 第五章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评估研究的展望。对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评估的指 标体系、评估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以及评估算法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评估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远清,陈祖福;抓住“关键”和“核心”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3期

2 陈祖福;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改革[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年06期

3 钟秉林;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6期

4 周远清;为21世纪准备: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6期

5 钟秉林;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6 卢嘉锡;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年03期

7 钟秉林;迎接新世纪挑战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1期

8 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3期

9 王义遒;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追求什么样的教育质量[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6期

10 周远清;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李文利;;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3 严全治;杨红e

本文编号:2752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52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