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7-24 10:19
【摘要】: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尽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仍然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信息素养教育相比存在多方面问题,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本文着重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叙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及其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第三章介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状况,分别介绍了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和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状况。第四章揭示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及根源,问题表现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普遍偏低;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缺失;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不合理;信息素养内化能力弱;信息知识与信息实践能力失衡,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表层分析得出:高校信息交流障碍;无效信息干扰信息决策;高校职能部门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机制建立不完善;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进行深层根源追问得出:对信息教育的特殊性缺乏深刻认识;信息素养教育中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冲突。第五章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问题提出对策:深化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倡导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能够准确定位信息素养教育并有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探究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仅对深化STS教育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具有现实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向田;;试论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05期

2 黄晓英;徐一忠;张金风;;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变革的思考[J];全国新书目;2007年19期

3 李静;李肖峰;陈京辉;;透视信息素养的内涵 促进教与学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4 邱晓娜;;对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5 李传宝;;论成人教育学员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8年12期

6 蒋引娣;;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申艳;;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医学人员的信息素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8 赵雅萍;王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18期

9 杨强,范官军,黄平;试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10 朱红英;徐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培养途径[J];科学教育;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厚;;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方向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王凤珠;;基于网络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校教学设计方案一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晓鸣;;高校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6 ;高校教学设计方案三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志佳;张俊;;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高校教学设计方案二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袁艳;;图书馆要加强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孟繁华;;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本琦;高校教学系统改革刍议[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赵秀红;学期改革触动高校教学神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张桃英;国家立项建设305个高校教学团队[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4 ;高校教学发展教授说了算[N];文汇报;2004年

5 赵凤华;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网站及课程学习中心系统开通[N];科技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昊;本市鼓励高校共享实验室[N];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昊;华北四地大学生可进京访学[N];北京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探索普法新路 建设法治高校[N];江淮时报;2010年

9 王传习 郭红梅 詹来宇;高校教学莫患“课件综合征”[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宓路平 通讯员 井冬梅 徐苗;老师可以“走教”下沙大学城[N];杭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李宝斌;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慧英;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年

2 申铁成;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云文;混合学习用于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晓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卢耀阳;广西高校教学秘书组织承诺与自尊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小飞;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蕾;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和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玉娟;档案袋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宙;普通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8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8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