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方法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23:23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奋斗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纵观德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突出的成绩,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挑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更好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是对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方法论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和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大学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之后重点探讨影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因素,从德育工作理念、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方法和德育工作评价模式等几方面找到影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体系内在原因,又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外在环境因素;最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方法论依据,阐述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方法论路径: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强调整体的基本原则,第二,不断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三,创新工作方法,确立整体、全面的德育工作思路,抓住德育工作重点,不断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在创新中实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以期推动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最终为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强,李学明;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及建议[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2 郭秀梅;;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若干对策[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3 王建斌;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4 刘江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德育实效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谢晓鸥;;高校道德教育管理有效性弱化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6年04期

6 胡斌;;高校德育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社会心理分析[J];江苏高教;2009年01期

7 金鑫;张光磊;;从方法论视角理解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J];江苏高教;2010年02期

8 李春;;关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36期

9 魏林灵;;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03期

10 朱泓;;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探讨[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波;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兼论德育课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颜红梅;近代西方德育方法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蒋小蓉;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于洪;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勇;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俊龙;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马霖;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误区及其应对[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慧;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丰;德育实效性方法论及路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武俊燕;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2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72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