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文化下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5:41
【摘要】:当前,网络正经历着从不完善向比较完善发展,相应地,人们对网络及其伴生的网络文化的认识也正从不理性、成熟向比较理性、成熟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和生力军。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也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与挑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网络文化的缘起、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网络文化对中国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两个层面出发,着力建构适应网络文化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建立网络信息选择和利用机制:健全网络主体心理机制。试图为高校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德志;;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1年15期

2 贺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3 方晓强;姜皓;刘丽娜;;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4 张楠楠;;论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4期

5 吴勇;;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6 王凯;申良云;;网络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李莉;;探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周礼春;;校园网络文化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应对[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9 杨文华;;文化多元化进程中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嬗变及其应对[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金永升;王雄;;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 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君邋实习生 张洁君 通讯员 冯成;在田野播撒网络文化的种子[N];嘉兴日报;2007年

2 记者 胡晓军邋通讯员 欧阳建勇;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3 贾德民 邹建勇;让校园网站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李景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5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勾淑玲;网络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童海华;法律、道德、政府:助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8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井;我国网民对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态度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旭\

本文编号:2788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88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