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环境下《课堂观察》课程的开发

发布时间:2020-08-15 22:36
【摘要】: 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了使未来教师能够应对各种新的挑战,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正在进行相应的改革。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专业活动,还是教师教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观察者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观察。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帮助职前教师学习和应用课堂观察、促进其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课堂观察》课程的开发和案例研究的过程,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课堂观察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 二、依据课程开发理论,分析职前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需求,设计了《课堂观察》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并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整合”实施课程的可行性和优势。 三、以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为基础,开发了面向师范生的《课堂观察》网络课程,并制定了网络教学计划。 四、组织师范生学习《课堂观察》网络课程,并以此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师范生的观察、访谈和分析听课记录等得出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面向职前教师的《课堂观察》课程,本研究填补了此主题上的研究空白,为网络环境下的职前教师课堂观察培训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并为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及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52.3
【图文】:

论文结构


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实施的可行性。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课程的网络学习环境,开发网络课程。第四阶段:组织广西师范学院 04 级计算机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课堂观察》网络课程学习,并以此为案例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1.4 论文结构

课堂观察,记录方法


图 2-1 课堂观察记录方法综述图课堂观察记录方法包括文字记录方法和影音记录方法。文字记录可以是定量的和定性的。定量是指数字式记录,包括数字、记号、等级等;定性是非数字式记录,包括描述、叙述等。图示和工艺学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而无论怎样,具体到实施中所使用的,都称为观察表,可以是各种类型文字记录方法的单一或混合的结果。影音记录方法包括利用录像带、录音带、音频和视频等载体和格式的记录。各种观察表也可以在影音记录方法的辅助下使用,它们的任何形式的选择、组合和重新设计都可能形成一种具体形式的新观察记录方法。具体的观察表的选择或设计与观察的视角有关。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课堂,可以捕捉到不同的信息和得到不同的结论。顾泠沅提出了八个课堂教学的观察视角和主要视点: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和鼓励创新。16Borich 认为,为了理解高效率的教学,应从直接反映高效率教学的八个领

案例,视频,课堂教学,结构示意图


远程的实时课堂观察25。例是近年来以课堂教学为媒介的教学研究工具的研究领视频案例较之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以及文本案例等方师的进行课堂研究和校本研修26。虽然视频案例出现不研究已进入第二个阶段——超媒体视频案例,图 2-2 是案例的一个设想的结构27。这个设想的超媒体视频案例通过网络训练课堂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启发:职前教师进记录信息,反思自身教学并参加讨论等系列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莉平;;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Questioning on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ELT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2 王宝林;;研究课堂观察 推进有效教学——怀仁一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3 任峰;;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中学化学课堂观察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1年07期

4 林小佳;;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课堂观察[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5 唐祝英;蒋双华;唐涛;;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非测试性评价的探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田金良;;浅谈课堂观察与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7 吕晓璐;;借助课堂观察提升教学反思能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邵胜林;高玉岱;;直觉与逻辑同行 形式与实效并重——一节九年级公开课的观察、思考与改进[J];中国数学教育;2011年Z3期

9 周兴文;高华;朱行建;;课堂教学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角[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万蓉平;;基于学生视野的语文评课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晓镜;王敏;朱冬梅;;影响农村初中非优等生的学习兴趣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刚;;对一个彝族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基于课堂观察和访谈的个案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吴春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宁连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涂荣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丽;;新课程地理课堂观察的主要项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方;陈云;;让评价成为开发学生智慧的动力[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8 管博;丁明芳;;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中的互动——理论与实践[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薇;赵俊峰;;课堂环境测量工具的发展与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田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评价实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禾;“课堂观察”激活吴江教学[N];苏州日报;2009年

2 黄梅县教研室 吴吉成;学会课堂观察 提高课堂质效[N];黄冈日报;2010年

3 民权实验中学 王喜平;课堂观察,引领我们前进[N];学知报;2011年

4 沈正元;课堂观察:从感性描述到理性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第二南开中学 孙茁;课堂观察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N];天津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小雅;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课堂观察:改变学校的研究文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课堂观察:教学质量管理的起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谈永康;关爱学生的心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观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思源;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7 胡俊杰;小学英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新艳;网络环境下《课堂观察》课程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春辉;对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PCK)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侨;通过课堂观察手段促进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福敏;善用“课堂观察”建构“实效性语文课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钟海兰;初中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交际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姜芬;基于优秀课例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符太胜;多元价值观下课堂价值观冲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雪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阳;基于课堂观察的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核心要素测评工具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9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