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09:01
【摘要】: 和谐人格是体现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并能协调好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更是道德智慧与审美情趣相协互促的理想人格。当今的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和谐的人格。大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的中坚力量,和谐人格也是他们应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和谐人格的建构面临着诸多障碍。有来自德育的负面影响:科学化夸大了德育的理性追求,功利化使德育放弃了应然的目标,而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发掘不够导致育人效度较低;还有大学生人格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工具理性思维引发人格“单面化”,精神世界空虚与低俗化,道德上“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与人格缺陷,忽视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和谐等。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需要德育的有效引导,为此,本文认为大学德育应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建立“关怀”关系,培育大学生健全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世界;倡导“我与你”的对话观,营造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氛围;传承“中和”理念,在道德智慧的激扬中追求和谐;借鉴儒家“比德”,在诗化的德育生活中提升大学生人格层次;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导引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5.5
本文编号:279689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5.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林;董薇;;探究大学生和谐人格结构的培养与塑造[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年01期
2 陈林;;浅谈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培养与塑造[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绍华;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论[D];云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玲玲;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价值导向[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2 郭益欣;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淑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9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