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学生对辅导员形象认知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09:41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其个人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的形象状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辅导员形象的三大维度,即从业品质、行为操守和仪表举止,自编了《理想辅导员形象调查问卷》和《辅导员形象调查问卷》,对西南大学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问卷的信度采用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进行考察,对问卷的效度考察主要采用结构效度,通过计算,问卷的同质信度及分半信度均在0.60以上,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以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均达到有关标准。这表明本研究中的两份自编问卷都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从而使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了保证。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西南大学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辅导员形象和辅导员形象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与分析,研究的结论如下: 1、一方面,西南大学学生对辅导员总体形象的期望值比较高。其中,对从业品质的期望值要低于对仪表举止和行为操守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西南大学学生对辅导员总体形象趋向“中上”的评价,其中,对行为操守的评价相对最低。 2、西南大学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辅导员形象与现实辅导员形象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性别学生对西南大学辅导员形象的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不同年级学生对西南大学辅导员形象的期望值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对西南大学辅导员仪表举止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从业品质和行为操守评价的差异不显著。 5、不同专业学生对西南大学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西南大学辅导员从业品质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 6、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西南大学辅导员行为操守和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西南大学辅导员总体形象的评价基本一致。 7、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作用”、“咨询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和“凝聚作用”;学生认为辅导员最不该有的行为是“不尊重行为”、“不公平行为”、“不负责任行为”、“尖酸刻薄行为”和“专断行为”。 本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学生的视角对西南大学辅导员形象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将学生心目中理想辅导员形象与现实辅导员形象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分别就从业品质、行为操守和仪表举止三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辅导员形象的提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南大学乃至重庆市各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努力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1
【部分图文】: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P值为0.001,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明,大一年级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守的期望值最高,的期望值最低,从大二开始,随着年级的递增,学
的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守的期望值处于二者之间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相对于来自其它地方的学生而言更看重辅导员的行为操守。图7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期望值的差异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图7表明,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呈显著性差异。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最高;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最低,且要远远低于来自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学生;而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几乎持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相对于来自其它地方的学生而言更看重辅导员的仪表举止。
本文编号:2808628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1
【部分图文】: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P值为0.001,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明,大一年级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守的期望值最高,的期望值最低,从大二开始,随着年级的递增,学
的学生对辅导员行为操守的期望值处于二者之间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相对于来自其它地方的学生而言更看重辅导员的行为操守。图7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期望值的差异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图7表明,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呈显著性差异。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最高;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最低,且要远远低于来自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学生;而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对辅导员仪表举止的期望值几乎持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相对于来自其它地方的学生而言更看重辅导员的仪表举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功;江沈红;;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考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宁;;建构大学生的意义世界是辅导员的根本任务[J];学习月刊;2010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辅导员素质的提升[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文雅;北京大学生心目中辅导员形象探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张艳;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白仲琪;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影响因素探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08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0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