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7:2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浙江、江苏、辽宁等经济发达的省区相继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二级学院,人们称之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也有的称为国有民助二级学院、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2003年教育部下文《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统一称之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这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因其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办学理念的市场化以及办学机制的灵活性而显示出与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特征,它充分融合了公办高校与社会资本的双重优势,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总结和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并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研究、特征和历史演变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各组成要素进行了论述。独立学院除了具备普通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呈现如下特点:董事会领导体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 其次,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构建进行现实性分析。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了解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整体情况,以广西区独立学院为调查对象,选取发达地区部分办学较为成熟的独立学院为代表,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研究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从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管理制度、教师队伍、投资渠道和办学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 再次,分析独立学院办学模式问题的成因。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办学主体、办学理念、办学制度、办学目标、办学环境等五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构建打好基础。 最后,提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建构的策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建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包括: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应用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宏观管理,规范“董事会”管理模式;追求办学质量,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坚持独立性,建设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内涵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和政策环境。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
1.2.1 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1.2.2 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旺盛
1.2.3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
1.2.4 公办高校发展受限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题解
1.4.1 独立学院的定义和分析
1.4.2 办学模式的定义和分析
1.4.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
2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解读
2.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理论综述
2.2 独立学院的发展
2.2.1 办学体制方面
2.2.2 投资体制方面
2.2.3 管理体制方面
2.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类型
2.3.1 “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办学模式
2.3.2 “公办高校+政府”办学模式
2.3.3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办学模式
2.3.4 “高校独家”办学模式
2.3.5 “公办高校+外资”办学模式
2.4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要素
2.4.1 指导思想
2.4.2 目标
2.4.3 主体
2.4.4 制度
2.4.5 环境
2.5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征
2.5.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点
2.5.2 我国普通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特点
2.5.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与普通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比较
3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3.1.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数量规模
3.1.2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效益规模
3.2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3.2.1 办学主体相对单一
3.2.2 办学目标定位模糊
3.2.3 管理体制缺失
3.2.4 教师队伍不稳定
3.2.5 投资渠道拓展不大
3.2.6 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不力
4 影响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因素分析
4.1 办学主体因素
4.2 办学理念因素
4.3 办学制度因素
4.4 办学目标因素
4.5 办学环境因素
4.5.1 政治环境的因素
4.5.2 经济环境的因素
4.5.3 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4.5.4 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
5 合理构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策略
5.1 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5.2 突出应用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5.2.1 科学的学校定位
5.2.2 合理的人才定位
5.2.3 准确的专业定位
5.3 加强宏观管理,规范“董事会”管理模式
5.3.1 确保多方的董事会成员
5.3.2 明确董事会的主要职责
5.3.3 聘请能者治校
5.4 追求办学质量,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
5.4.1 适当控制规模
5.4.2 注重教学质量
5.5 坚持独立性,建设有效的监督机制
5.5.1 设立政府职能的监督机构
5.5.2 设立董事会监督机构
5.5.3 设立教学监督机构
5.6 坚持内涵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和政策环境
6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827588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
1.2.1 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1.2.2 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旺盛
1.2.3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
1.2.4 公办高校发展受限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题解
1.4.1 独立学院的定义和分析
1.4.2 办学模式的定义和分析
1.4.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
2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解读
2.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理论综述
2.2 独立学院的发展
2.2.1 办学体制方面
2.2.2 投资体制方面
2.2.3 管理体制方面
2.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类型
2.3.1 “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办学模式
2.3.2 “公办高校+政府”办学模式
2.3.3 “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办学模式
2.3.4 “高校独家”办学模式
2.3.5 “公办高校+外资”办学模式
2.4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要素
2.4.1 指导思想
2.4.2 目标
2.4.3 主体
2.4.4 制度
2.4.5 环境
2.5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征
2.5.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特点
2.5.2 我国普通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特点
2.5.3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与普通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比较
3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3.1.1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数量规模
3.1.2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效益规模
3.2 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3.2.1 办学主体相对单一
3.2.2 办学目标定位模糊
3.2.3 管理体制缺失
3.2.4 教师队伍不稳定
3.2.5 投资渠道拓展不大
3.2.6 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不力
4 影响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因素分析
4.1 办学主体因素
4.2 办学理念因素
4.3 办学制度因素
4.4 办学目标因素
4.5 办学环境因素
4.5.1 政治环境的因素
4.5.2 经济环境的因素
4.5.3 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4.5.4 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
5 合理构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策略
5.1 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5.2 突出应用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5.2.1 科学的学校定位
5.2.2 合理的人才定位
5.2.3 准确的专业定位
5.3 加强宏观管理,规范“董事会”管理模式
5.3.1 确保多方的董事会成员
5.3.2 明确董事会的主要职责
5.3.3 聘请能者治校
5.4 追求办学质量,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
5.4.1 适当控制规模
5.4.2 注重教学质量
5.5 坚持独立性,建设有效的监督机制
5.5.1 设立政府职能的监督机构
5.5.2 设立董事会监督机构
5.5.3 设立教学监督机构
5.6 坚持内涵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和政策环境
6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天真;;“四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特征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张正娟;;公共产品视角下高校公办民营办学模式问题及原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信恒;我国独立学院筹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旭;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马巍;高校独立学院经济运作浅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征;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独立学院转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左小利;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教育过程管理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杨琳;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7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75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