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就业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1:54
   在高校连年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权威人士预测,2009年大概只有300多万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不到应届毕业生的一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面临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大学生及其身后几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关注那些可能暂时无法就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这一角度来探讨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希望为了解大学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本论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就业形势,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应对就业挫折的心理行为特征、就业挫折归因以及措施评价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大学生应对就业挫折的特点,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相关措施,以期帮助大学毕业生战胜就业挫折,实现自身就业。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最看重的三个因素是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稳定有保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最不能接受的是不稳定、没有保障的工作,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太大、与专业兴趣不符的工作。对比近几年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比以往更关注工作稳定有保障这一因素。 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挫折心理行为特征主要分为“情绪消极、逃避抱怨”、“接受现实、乐观面对”、“正视问题、寻求帮助”三种,大学毕业生总体倾向于正视问题、寻求帮助。 ③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挫折的归因主要包括学校和政府政策、求职态度和求职准备、个人综合素质、社会关系和就业歧视、招聘需求和招聘要求五个因素,大学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对自身因素进行归因,对个人综合素质、求职态度和求职准备两方面的因素认同度较高。 ④对于来自自身、学校、政府和其他层面应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措施,大学毕业生认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自身层面、学校层面、其他层面以及政府层面。 ⑤不同性别、家庭背景、学历以及实践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挫折的心理行为特征、就业挫折归因以及措施评价上都存在差异,在部分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就业挫折措施评价,从学校、大学生自身、政府以及家长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倡导社会大众转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②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专业设置,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开展挫折教育。 ③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家长加强和子女的情感交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④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647.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就业挫折的概念
        2.1.1 挫折的含义
        2.1.2 就业挫折的含义
    2.2 挫折理论
        2.2.1 挫折本能论
        2.2.2 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2.2.3 “挫折——侵犯”理论
        2.2.4 挫折的“ABC”理论
        2.2.5 挫折的行为理论
    2.3 挫折应对研究
        2.3.1 挫折应对的方式
        2.3.2 挫折应对的影响因素
    2.4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研究
        2.4.1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表现
        2.4.2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成因
        2.4.3 应对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策略
    2.5 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评价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4.1 问卷的编制
        3.4.2 问卷发放
    3.5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方法
    3.6 本研究拟突破的难题
    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8 本研究的可行性
4 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相关特征调查分析
    4.1 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4.1.1 大学毕业生择业标准调查分析
        4.1.2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4.2 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心理、行为特征调查
        4.2.1 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比较
        4.2.2 不同家庭背景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比较
        4.2.3 不同学历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比较
        4.2.4 有无实践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比较
    4.3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调查
        4.3.1 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比较
        4.3.2 不同家庭背景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比较
        4.3.3 不同学历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比较
        4.3.4 有无社会实践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归因比较
    4.4 大学毕业生对应对就业挫折措施的评价分析
        4.4.1 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对应对就业挫折措施评价比较
        4.4.2 不同家庭背景大学毕业生对应对就业挫折措施评价比较
        4.4.3 不同学历大学毕业生对应对就业挫折措施评价比较
        4.4.4 有无社会实践经历大学毕业生对应对就业挫折措施评价比较
5 应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相关措施
    5.1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宣传教育
        5.1.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1.2 倡导社会大众转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
        5.1.3 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5.2 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
        5.2.1 调整专业设置,提升教育质量
        5.2.2 加强就业指导,开展挫折教育
    5.3 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5.3.1 大学毕业生家长加强和子女的情感交流
        5.3.2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5.4 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5.4.1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4.2 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6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调查问卷(开放式问卷)
    B.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调查问卷(封闭式问卷)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镇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2 陈钢;;酒尽“三春晖” 难见“寸草心” 农村大学毕业生回报父母调查[J];基础教育;2007年07期

3 韩威;蒋争;;海归与本土毕业生谁更受青睐——清华大学开展“中国雇主对中外高校毕业生满意度调查”[J];中国人才;2011年15期

4 卢婷;;毕业生的漫漫“钱”途[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8期

5 高胜民;;大学毕业生职业心态的树立与培养问题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6 ;广西245名“三支一扶”优秀大学毕业生奔赴基层服务[J];人事天地;2010年21期

7 熊少辉;;干好你的第一份工作[J];干部人事月刊;2000年04期

8 童羽洁;;就业篇:3000元的毕业薪梦[J];涉世之初;2006年01期

9 张号全;;人生是否有捷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10 樊江涛;;女大学毕业生当起“另类”催乳师[J];生活教育;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赵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丽芳;“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国际模式与中国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高就业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应对特征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陈玲珍;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李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纪春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4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74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