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重庆市高校年轻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6:36
   工作疏离感在近二、三十年里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特别是高校年轻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疏离感的高低与高校工作的开展和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编制《重庆市高校年轻教师工作疏离感调查问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重庆市高校年轻教师的工作疏离感的维度进行探索;二是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交叉分析技术分析了工作疏离感在不同个人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所用被试来自重庆市8所高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长江师范学院、南方翻译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统计结果发现:(1)重庆市高校年轻教师的工作疏离感有五个维度组成:社会疏离感、无规范感、无意义感、无力感和自我疏离感。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良好。(2)社会疏离感在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无规范感在职称、职务上有显著差异;,无力感在性别、职称上有显著差异;无意义感在学历、职务上有显著差异;自我疏离感在年龄、学校类别上有显著差异。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疏理感和工作疏理感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
    2.1 疏离感的理论研究
    2.2 疏离感的维度及测量
    2.3 工作疏离感的理论研究
    2.4 工作疏离感与工作倦怠的区分
    2.5 工作疏离感的测量研究
    2.6 工作疏离感的研究近况
    2.7 国内外研究总结与本研究的必要性
3 研究内容与方案
    3.1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步骤
    3.4 工作疏离感的操作定义
    3.5 研究对象
    3.6 研究工具
4 高校教师工作疏离感问卷编制
    4.1 研究内容与假设
    4.2 研究方法
5 工作疏离感的现状调查
6 工作疏离感在个人背景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1 研究目的
    6.2 被试数据
    6.3 研究假设
    6.4 研究方法
    6.5 结果分析
7 讨论与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丛;;高校图书馆馆员工作疏离感因素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利华;高中生学校疏离感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D];河南大学;2011年

2 许学梅;大学生自我疏离感问卷的编制以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任晓静;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陈虎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社会支持、工作疏离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晓珺;流动青少年心理疏离感作用模型及系统干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2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82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