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面新闻媒体上的大学教师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3:21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人民日报》报系以及国内部分主要报纸关于大学教师的相关报道,研究了报道中的大学教师的形象。本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媒体中与大学教师相关的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大学教师的形象以负面为主;而且,随着日期的推进,这种负面报道的数量和强度都是不断加剧的,甚至有向教师形象“妖魔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会影响公众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反应。 为此,本文分析了造成教师形象以负面信息为主的四点原因:一是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积极参与了教师形象的表征,事实上,表征媒体形象往往伴随着对事物的本身面目的出入。就像本文的研究一样,教师的形象被符号所再现为“它者”,他们被刻板印象化,被污名化,而他们大部分在媒介的表征中无法发声,也不拥有优势的发言位置,因而处在一种被建构、被塑造、甚至被发明的劣势处境;二是现在各媒体之间(尤其是不同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并且网络的出现使得纸质媒体的危机感加重,在这个时候纸质媒体需要寻求出路,增加负面报道是吸引受众眼球的有效途径,而导致教师形象扭曲的产生。三是大量的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被标记上“坏”的记号,进而产生晕轮效应,使得受众从这个判断推论出教师的品质,而造成了负面的效应;四是社会上对于教师的形象所产生的刻板印象是稳定的。因为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形象被定义为有着崇高人格、占有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并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群体。现在的大众媒介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他们给我们提供的关于教师形象的典型与我们过去对于教师形象的判断发生冲突,其中也存在着对教师整体判断上的失误。 论文在最后对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上述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206;G64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综述
2.1 霍尔的表征理论
2.2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 我国早期的媒体上的教师形象
3.1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银幕中的教师形象
3.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主要报纸中的教师形象
3.3 早期与现在的媒体教师形象对比
4 媒介上教师形象的实证研究
4.1 《人民日报》等报关于大学教师的报道
4.2 报道的同题分析
5 原因分析
5.1 能指与所指的落差
5.2 形象演变的原因
5.3 从晕轮效应方面讨论
5.4 从刻板印象方面讨论
5.5 从偏见方面来讨论
6 结语
6.1 探讨改变现状的方法
6.2 讨论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调查所用报道标题一览表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3011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206;G64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综述
2.1 霍尔的表征理论
2.2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 我国早期的媒体上的教师形象
3.1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银幕中的教师形象
3.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主要报纸中的教师形象
3.3 早期与现在的媒体教师形象对比
4 媒介上教师形象的实证研究
4.1 《人民日报》等报关于大学教师的报道
4.2 报道的同题分析
5 原因分析
5.1 能指与所指的落差
5.2 形象演变的原因
5.3 从晕轮效应方面讨论
5.4 从刻板印象方面讨论
5.5 从偏见方面来讨论
6 结语
6.1 探讨改变现状的方法
6.2 讨论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调查所用报道标题一览表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莹;问题学生污名经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红;大众媒体中的教师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孙愫;我国报纸教育公平主题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陈丽思;《人民日报》与大众心目中温州形象异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燕燕;教师形象变迁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3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8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