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08:51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教育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及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深入发展,高等院校的结构体系、办学形态、社会职能与社会影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形势下,高校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进行形象塑造、强化自身特色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成为高等院校应对竞争与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的战略性决策。首先,论文以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研究的背景为切入点,指出我国高等院校的形象塑造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因此,深化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系统的理论研究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其次,从高等院校形象塑造概念的界定入手,对高等院校的效能和塑造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指出良好的高等院校形象具有价值效能、整合效能和传播效能,同时提出系统性、文化性、差异性的高等院校形象塑造原则。再次,高等院校形象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一种战略必然。因此,作为论文的核心章节和创新点,本文重点探讨了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的要点,指出高校形象应从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加强文化建设和注重地域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塑造。同时,结合设计艺术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研究高等院校形象的传播与管理问题。明...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研究


耳卜鲁大学校园图2一2哈佛大学校园

校徽,中国人民大学


使人一看到、一听到就能马上识别出来,从而对公众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门如中国人民大学启用的新校徽(图2一4)由三个篆体的“人”字组成,它蕴含着三层意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这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二是以“人”为本来培养和造就人才,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这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三个“人”字,又有“三人成众,三人行必有吾师”的含义。

周恩来,塑像,南开大学


良好的形象有时候甚至就是一个设计优秀的标志或校徽,它是学校的无形资产,给学校带来的效益和图2一4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图片来源:http:/八ogoun.eom/Html/06/2008/8/1/90805.htm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总之,学校视觉识别是学校的外在形象,它是学校最重要的外包装,是人们认知高校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高校形象能够很好的起到传播的效能。2.4高等院校形象塑造的原则2.4.1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之间具有层次的关系,系统每一部分称为次系统或子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每一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及整体,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多向的依存与因果关系。”〔’2,“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和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习高等院校形象塑造是学校办学理念、方针政策的具体反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今高校品牌战略的构建[J]. 钟瑶,黄龙.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大学校园人文景观初探[J]. 李小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05)
[3]高校环境建设中的文化诉求与营造[J]. 张向东.  考试周刊. 2007(24)
[4]美国近年学校文化研究简述[J]. 王天晓.  教育科学. 2005(04)
[5]一流大学不能跟着“排名榜”转[J]. 潘懋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3)
[6]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 黄伯云.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1)
[7]高校形象的设计与传播[J]. 金艾裙.  高等农业教育. 2002(06)
[8]高等学校形象的建树与传播[J]. 陶晓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02)
[9]论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J]. 韩忠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03)
[10]论高等学校形象设计[J]. 杨桥.  高教探索. 2001(01)

硕士论文
[1]当前我国大学定位问题研究[D]. 朱永东.中南大学 2003
[2]中国高等学校形象建设研究[D]. 胡征宏.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10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10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