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2:15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状况良好,教师队伍不断充实,素质稳步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到,由于受社会环境、学科发展、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出现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状态,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是从关心教师、关心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效果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积极地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摸清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找出降低职业倦怠的方法,这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斐—专家小组讨论法等研究方法,借鉴MBI问卷,开发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使用问卷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得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根据调研结果,从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找出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防微杜渐,预防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职业倦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概念的界定9
-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意义9-10
- 1.3.1 理论意义9
- 1.3.2 实践意义9-10
-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步骤10-11
-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内容11-12
-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方法12
-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数据统计及分析12-14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4-28
- 2.1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14-22
- 2.1.1 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综述14-20
- 2.1.2 国内职业倦怠研究综述20-22
-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22-28
- 2.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表现形式22-24
- 2.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24-25
- 2.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25-26
- 2.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26-28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28-37
- 3.1 调查问卷的开发28
- 3.2 调查问卷的检验28-33
- 3.2.1 项目分析28-29
-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29-31
- 3.2.3 信度分析31-33
- 3.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33-34
- 3.4 调研结果34-37
- 3.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水平34-35
- 3.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显著性分析35-37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37-45
- 4.1 个人层面37-39
- 4.1.1 专业使命感淡漠37-38
- 4.1.2 专业知识不够完备38
- 4.1.3 科研能力薄弱38-39
- 4.2 学校层面39-43
- 4.2.1 重视专业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39
- 4.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强度大39-40
- 4.2.3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健全40-42
- 4.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42-43
- 4.3 社会层面43-45
- 4.3.1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43
- 4.3.2 社会、学校和家长过高的期待43-45
-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对策分析45-56
- 5.1 个人层面45-49
- 5.1.1 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45-46
- 5.1.2 坚定自我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46-47
- 5.1.3 重视、加强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47
- 5.1.4 提升学术科研能力47-49
- 5.2 学校层面49-53
- 5.2.1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构筑坚实支持体系49-50
- 5.2.2 改革管理体制和模式50
- 5.2.3 提供再教育,创造新的成长机会50-51
- 5.2.4 引入 EAP 服务,提供精神福利51-52
- 5.2.5 把握特殊矛盾,做具体分析52-53
- 5.3 社会层面53-56
- 5.3.1 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53
- 5.3.2 平衡社会期待与社会支持53-54
- 5.3.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54-56
- 第六章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61-62
- 附录A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郑伟;沈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9所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刘维良;论教师职业自卑心理及解决的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与归因的关系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6 张晓桂;高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刍议[J];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7 王丽平;王婷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郭伟;;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杨玉洁;田虎伟;吕中国;;“两课”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10 唐道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