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8:19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高等院校的作用愈显突出和重要。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的类型增加、职能范围扩大、性质及特征生变,办学方式日趋多样化。但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稳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高等院校稳定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也包括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维护高等院校的稳定。可以说,高等院校稳定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意义十分重大。高等院校稳定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亟待建立和完善维护高等院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前提,阐述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并运用系统分析法对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归纳出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内涵的定义,提出构建“四位一...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发展趋势
1.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评析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概述
2.1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内涵
2.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
2.3 我国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 构建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路径
3.1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应坚持和贯彻的基本原则
3.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四位一体”的主要内容
3.2.1 高等院校教育机制
3.2.2 高等院校管理机制
3.2.3 高等院校服务机制
3.2.4 高等院校信息反馈机制
3.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四要素统一”的构想
3.3.1 文化建设——先导
3.3.2 德育体系——生态环境
3.3.3 依法治校——内在保障
3.3.4 管理构建——重要策略
3.4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3.4.1 建立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3.4.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4.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系统论观点解读邓小平把握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J]. 郭大俊.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2)
[2]对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的若干思考[J]. 高晓英,王雁,李义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3]一种集成的科技实力综合评价方法[J]. 李香云,刘理才. 科学学研究. 2004(06)
[4]高校管理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王艳平,徐济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08)
[5]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 管理科学学报. 2004(02)
[6]科技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与数学模型[J]. 刘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05)
[7]对高校稳定工作的再思考[J]. 安建平,侯铁虎. 中国高教研究. 2002(06)
[8]我国高校稳定工作的对策[J]. 李长贵. 江苏高教. 2001(05)
[9]我们的四个误区及其反思——对当前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社会学思考[J]. 童星,文军. 学术界. 2001(06)
[10]浅析科技实力评价方法[J]. 杨亦文,李英华.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3266580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发展趋势
1.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评析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概述
2.1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内涵
2.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理论基础
2.3 我国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 构建高等院校稳定机制的路径
3.1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应坚持和贯彻的基本原则
3.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四位一体”的主要内容
3.2.1 高等院校教育机制
3.2.2 高等院校管理机制
3.2.3 高等院校服务机制
3.2.4 高等院校信息反馈机制
3.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四要素统一”的构想
3.3.1 文化建设——先导
3.3.2 德育体系——生态环境
3.3.3 依法治校——内在保障
3.3.4 管理构建——重要策略
3.4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3.4.1 建立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3.4.2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4.3 高等院校稳定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系统论观点解读邓小平把握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J]. 郭大俊.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02)
[2]对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的若干思考[J]. 高晓英,王雁,李义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3]一种集成的科技实力综合评价方法[J]. 李香云,刘理才. 科学学研究. 2004(06)
[4]高校管理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王艳平,徐济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08)
[5]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 管理科学学报. 2004(02)
[6]科技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与数学模型[J]. 刘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05)
[7]对高校稳定工作的再思考[J]. 安建平,侯铁虎. 中国高教研究. 2002(06)
[8]我国高校稳定工作的对策[J]. 李长贵. 江苏高教. 2001(05)
[9]我们的四个误区及其反思——对当前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社会学思考[J]. 童星,文军. 学术界. 2001(06)
[10]浅析科技实力评价方法[J]. 杨亦文,李英华.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3266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6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