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高校扩招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07:0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紧张态势,也使得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紧张。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建国初期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失业是资本主义固有特征,社会主义不应该存在失业的论断,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还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政府直接控制就业岗位,包揽劳动者就业,用行政手段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劳动者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失业是不存在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国家培养出来的重要财富更不存在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失业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论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1.4 文章的创新点及主要不足
2. 一般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失业
2.1.2 失业的测量——失业率
2.1.3 失业的分类
2.2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情况
2.2.1 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学派失业理论
2.2.2 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与需求管理政策
2.3 结构性失业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2.3.1 贝弗里奇曲线——结构性失业及其模型
2.3.2 结构性失业的成因
2.3.3 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政策措施
2.4 由“隐性失业”到“公开失业”——我国转型期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化
3. 体制转型、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
3.1 回顾历史:“统包统配”就业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政策及其特点
3.1.2 “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产生的原因
3.2 体制转型、高校扩招:大学生失业的制度基础和现实背景
3.2.1 体制转型——大学生失业的制度基础
3.2.2 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4. 结构性失衡:对大学生失业的一个基本判断
4.1 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突出特点
4.2 结构性失衡的形式
4.2.1 地区间的供求结构失衡
4.2.2 行业间的供求失衡
4.2.3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失衡
4.3 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4.3.1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福利待遇水平不均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地区性、行业性失衡的原因
4.3.2 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偏差,忽视就业现实的高期望值
4.3.3 高等教育没有打造出适应现阶段社会要求的毕业生,造成了人才相对过剩的假象
5. 走出困境: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5.1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5.1.1 借鉴新加坡等国的经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5.1.2 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为现实经济发展服务
5.1.3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实力
5.1.4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技能
5.2 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为改善大学生就业服务
5.2.1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
5.2.2 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5.3 从个人角度改善就业观念,加强自身建设
5.3.1 分析用人单位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
5.3.2 转变就业观念,正视自身特点,拓宽就业领域
5.3.3 先就业后择业
5.3.4 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36805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论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1.4 文章的创新点及主要不足
2. 一般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失业
2.1.2 失业的测量——失业率
2.1.3 失业的分类
2.2 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情况
2.2.1 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学派失业理论
2.2.2 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与需求管理政策
2.3 结构性失业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2.3.1 贝弗里奇曲线——结构性失业及其模型
2.3.2 结构性失业的成因
2.3.3 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政策措施
2.4 由“隐性失业”到“公开失业”——我国转型期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化
3. 体制转型、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
3.1 回顾历史:“统包统配”就业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政策及其特点
3.1.2 “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产生的原因
3.2 体制转型、高校扩招:大学生失业的制度基础和现实背景
3.2.1 体制转型——大学生失业的制度基础
3.2.2 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4. 结构性失衡:对大学生失业的一个基本判断
4.1 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突出特点
4.2 结构性失衡的形式
4.2.1 地区间的供求结构失衡
4.2.2 行业间的供求失衡
4.2.3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失衡
4.3 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4.3.1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福利待遇水平不均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地区性、行业性失衡的原因
4.3.2 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偏差,忽视就业现实的高期望值
4.3.3 高等教育没有打造出适应现阶段社会要求的毕业生,造成了人才相对过剩的假象
5. 走出困境: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5.1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5.1.1 借鉴新加坡等国的经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5.1.2 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为现实经济发展服务
5.1.3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实力
5.1.4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技能
5.2 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为改善大学生就业服务
5.2.1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
5.2.2 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5.3 从个人角度改善就业观念,加强自身建设
5.3.1 分析用人单位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
5.3.2 转变就业观念,正视自身特点,拓宽就业领域
5.3.3 先就业后择业
5.3.4 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368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6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