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9:11

  本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胜任特征模型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BEI


【摘要】:本研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问卷测量等技术,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实证性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提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有帮助性的建议。建构的胜任特征模型和所编制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问卷》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剖析出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的胜任特征以及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应达到的门槛性胜任特征。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 (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内容涵盖两部分,一是鉴别胜任特征,即绩效优异的青年教师所具备的胜任特征;二是门槛胜任特征,即所有高校青年教师共有的胜任特征。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的鉴别性胜任特征包括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分析判断、创新、专业知识技能、影响他人、自我调控、灵活性、坚韧性、成就导向、专业研究兴趣11项。门槛性胜任特征包括关系建立、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理念、反思与改进、责任心、理解他人、关爱学生、自信、开放性、成就感10项。对胜任特征分类可以分为认知特征、服务特征、自我概念、成就特征和个人特质5大胜任特征群。 (2)编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问卷》,检验模型的有效性。依据行为事件访谈法建构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编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问卷》,正式问卷形成后共27个题目,属6个分量表,分别是个人特质(TRI)、专业素养(EXP)、问题解决(PS)、成就导向(ACH)、职业偏好(PP)和理解他人(UO),与建构的胜任特征相吻合。另有三个测谎题目,用来筛查有测谎倾向的被试,不计入总分。分量表得分与教师的胜任特征水平成正比。对量表进行测量学分析,测验的α系数达到0.92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对校标样本进行测验,结果说明量表的实证效度良好。总之,该量表的性能基本达到了测量学标准。 本研究结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择、配置、培训和绩效评价具有导向功能,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岗前培训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未来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胜任特征模型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BEI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本文创新点11-12
  • 第二章 胜任特征研究综述12-25
  • 2.1 胜任特征的研究12-20
  • 2.1.1 胜任特征的概念12-14
  • 2.1.2 研究胜任特征常用的方法14-16
  • 2.1.3 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及实证分析16-20
  • 2.2 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现状20-25
  • 2.2.1 国外的研究情况20-21
  • 2.2.2 国内研究现状21-23
  • 2.2.3 对相关文献的评论23-25
  • 第三章 胜任特征研究的构建25-29
  • 3.1 胜任特征的概念25
  • 3.2 研究目标25
  • 3.3 研究假设25-26
  • 3.4 研究过程26
  • 3.5 取样策略的确定26-27
  • 3.6 研究方法27-29
  • 第四章 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29-39
  • 4.1 研究的意义29
  • 4.2 研究使用的方法29-31
  • 4.2.1 被试29
  • 4.2.2 工具与材料29
  • 4.2.3 方法29
  • 4.2.4 操作过程29-31
  • 4.3 结果分析31-36
  • 4.3.1 访谈时间和字数的分析结果31-32
  • 4.3.2 胜任特征评价法的可靠性32-34
  • 4.3.3 差异性分析34-36
  • 4.4 高校青年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36-37
  • 4.5 小结37-39
  • 第五章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的验证与测验编制39-50
  • 5.1 研究目的39
  • 5.2 研究方法39-40
  • 5.2.1 被试39
  • 5.2.2 材料与工具39
  • 5.2.3 步骤39-40
  • 5.2.4 资料的统计与处理40
  • 5.3 结果与分析40-48
  •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40-42
  • 5.3.2 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42-44
  • 5.3.3 项目区分度分析44-45
  • 5.3.4 效度分析45-48
  • 5.4 小结48-50
  • 第六章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应用50-5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7.1 结论54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5
  • 附录1 教师个案访谈协议59-60
  • 附录2 教师个案访谈纲要60-61
  • 附录3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素质词典示例61-63
  • 附录4 高校教师教学胜任特征问卷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顺;;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薛琴;胡美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岳夕茜;;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J];教育与职业;2011年17期

4 李巧林;林志远;;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选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2期

5 邵祖峰;王秀华;;论道路交通事故民警胜任素质模型构建[J];科技与管理;2007年02期

6 陈云川,雷轶;胜任力研究与应用综述及发展趋向[J];科研管理;2004年06期

7 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2期

8 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3期

9 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10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595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95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