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研究
【摘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德行善”的大学生,即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而且要指导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知顺利的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然而,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原因和环境因素,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知行不一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全面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有关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一般理论。首先说明本文提到的“知”和“行”是指道德领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并对“知行不一”和“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知行不一”进行了界定。然后,着重介绍了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关于内化与外化关系理论以及思想政治品德心理过程形成发展理论。 第二部分对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知行不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知而不行、知而错行和行不真知。然后从大学生个体因素、高校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全面探索解决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途径。第一,大学生主动寻求自我完善方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第二,高校积极优化教育因素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第三,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促成大学生知行合一。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实践 知行不一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0.1 选题目的和意义9-10
- 0.1.1 选题目的9
- 0.1.2 选题意义9-10
- 0.2 研究现状10-13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0.3 研究方法13-14
- 0.4 创新点14-15
- 1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一般理论15-20
- 1.1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的涵义15-17
- 1.1.1 知与行15-16
- 1.1.2 知行不一16
- 1.1.3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16-17
- 1.2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7-20
- 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理论17-18
- 1.2.2 思想政治教育学关于内化与外化关系理论18-19
- 1.2.3 思想政治品德心理过程形成发展理论19-20
- 2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知行不一问题分析20-29
- 2.1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主要表现20-22
- 2.1.1 知而不行20-21
- 2.1.2 知而错行21
- 2.1.3 行不真知21-22
- 2.2 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成因22-29
- 2.2.1 个体因素22-23
- 2.2.2 高校教育因素23-25
- 2.2.3 环境因素25-29
- 3 全面探索解决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问题的途径29-44
- 3.1 大学生主动寻求自我完善方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29-32
- 3.1.1 自觉注重学思结合29-30
- 3.1.2 主动进行自我教育30-31
- 3.1.3 积极参加道德实践31-32
- 3.2 高校积极优化教育因素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32-39
- 3.2.1 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32-34
- 3.2.2 增强大学生道德情感认同34-36
- 3.2.3 锤炼大学生道德意志品质36-37
- 3.2.4 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37-39
- 3.2.5 大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39
- 3.3 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促成大学生知行合一39-44
- 3.3.1 优化高校内部道德教育环境39-41
- 3.3.2 重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41-42
- 3.3.3 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42-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圣,道小琴;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白树震;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价值目标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3 杨建萍;转型期大学生道德焦虑现象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吴田田,吴惠忠;扬善祛恶,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5 余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温世明;影响大学生道德水平提高的因素[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7 刘建芬;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几种不健康心理[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徐秉国;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制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07期
9 张淑娣,付多成;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周丽华;试论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利;;大学生道德需求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莉;毛兰平;聂衍刚;;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对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燕;王磊;;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玉君;;大学生道德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云强;邹聪;郭本禹;;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人生叙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吴玮;岑国桢;;大学生道德提升感状况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奚明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N];吉林日报;2014年
2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岳麓区基地 中南大学基地 执笔人 徐建军 刘建华 姜国俊 赵杰;区校共建当代大学生道德高地[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焦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婷 通讯员 王小民 张东;人是要有点精神的[N];浙江日报;2011年
5 吴启迪(作者为同济大学校长);教育是国家腾飞的发动机[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艳;农村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艳菊;现阶段大学生道德实践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婷婷;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京慧;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云;高校大学生道德惩罚及其价值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5 陈颖;大学生道德及其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黄笑伟;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的冲击与应对[D];山东大学;2007年
7 蔡雯;和谐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的审视与构建[D];西北大学;2012年
8 毛伟;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成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晰文;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翔宇;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1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8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