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自由主义 消极影响 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时的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操守以及职业理念等保障性教育。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全面地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是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需要。 本文力图用比较、指向的研究方法来剖析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旨在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和提高寻求一个符合德育规律的对策。为此,论文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应对新自由主义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针对讨论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展开对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新自由主义是什么,之后对新自由主义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对立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有哪些,这是本文对策提出的关键依据。首先,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冲击有哪些方面;接着具体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扰乱,这部分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境维度的分析,探析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最后,对当前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针对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制定对策分析和开展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本章围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与不足,并以应对新自由主义展开对策方法研究,使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走出困境。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自由主义 消极影响 对策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对立12-21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基本观点12-17
- 一、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12-13
- 二、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13-14
- 三、 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14-17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价值对立17-21
- 一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17-18
- 二 索取思想与奉献精神的对立18-19
- 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19-21
-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21-31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冲击21-25
- 一、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冲击21-22
- 二、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冲击22-23
- 三、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冲击23
- 四、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操守教育的冲击23-24
- 五、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理念教育的冲击24-25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扰乱25-28
- 一、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家庭教育的扰乱25-26
- 二、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学校教育的扰乱26-27
- 三、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社会教育的扰乱27-28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问题28-31
- 一、 大学生职业稳定性下降28
- 二、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下降28-30
- 三、 大学生职业判断力下降30-31
- 第三章 破除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消极影响的“四位一体”对策31-40
- 第一节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31-33
- 一、 内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用职业道德思想抵制新自由主义31-32
- 二、 提高职业道德鉴别能力,用道德标准排除新自由主义干扰32-33
- 第二节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33-35
- 一、 优化家庭文化环境34
- 二、 提升家长素养34
- 三、 发挥家长话语权34-35
- 四、 利用家庭外涉力35
- 第三节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35-37
- 一、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优势35-36
- 二、 加强职业道德实践,考核教育成果36-37
- 三、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巩固教育成果37
- 第四节 发挥社会教育的扩展作用37-40
- 结论40-41
- 注释41-42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昆;;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J];职业时空;2009年01期
2 张宏;;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陈国;;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6期
4 常睿;才忠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2期
5 高琼;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朱正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Z1期
7 张毅;论商品经济意识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黄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J];探索;2003年02期
9 杨永欣;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及其行为养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袁虹;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宏;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环节”[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兰莹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妍洁;反思·建构: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楠;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国涛;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姝婷;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探索[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7 钱先军;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欣颖;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史德刚;土建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0 丁亚方;基于适应性理论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3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8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