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哲学新论——“大学的可能世界”的一种历史理性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7-08-28 10:55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新论——“大学的可能世界”的一种历史理性的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学 大学的可能世界


【摘要】:高等教育哲学就是有关高等教育的最为核心的观念和方法。以"历史理性"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根基,以"大学的可能世界"的历史理性的表达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基本信仰,不仅在哲理上"将本真的属于大学的世界还给大学自身",而且其内在的自由与外在的超越逻辑也构成了对"钱学森之问"的回应。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学 大学的可能世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般项目“横断综析的大成智慧工程与大学学科壁垒之融通”(课题批准号:12YJAZH17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0-02
【正文快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之分。柏拉图认为人的认识有“真理”与“意见”,对现象的经验认识是“意见”,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是“真理”。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则对“真理”又作了进一步的细致区分,认为研究“最高的存在和普遍规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勤;论学生主体观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要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童敏;以对话为核心的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10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黄健;;“左翼”话语构建原则与策略的确立——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话语分析[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碧虹;;游刃于形而上下之间——读张楚廷先生《高等教育学导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2 付八军;;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读《高等教育哲学》随感[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3 周光迅;论高等教育哲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4 张艳红;;学科或领域:前学科的高等教育哲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5 杨杏芳;;论高等教育的科技哲学基础——兼论从科技哲学的视域实现对布鲁贝克经典的超越[J];江苏高教;2010年03期

6 宋景华;;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需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周倩;高深知识: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8 ;南京大学文科博士点 高等教育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刘海峰;;《高等教育学》荣获吴玉章奖金[J];教育评论;1987年06期

10 薛天祥,尹丽;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勤高;;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在培养上的不足及改进途径[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懋元教授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云杉教授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袁锐锷;何慧燕;;回归后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苏剑生;赵芸;潘可风;;试论医学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刘海峰;;高等教育史研究三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许治平;朱恺;;大学生体育竞赛区域联合的市场开发意义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徐毅鹏;;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翟帆;中英互认高等教育学位[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对话主持 本报记者;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校长[N];组织人事报;2010年

3 温红彦;内地与香港互认高等教育学位[N];人民日报;2004年

4 记者 何雪 通讯员 嘉文;广州44万残疾人无大学可上[N];信息时报;2001年

5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问答[N];华夏时报;2001年

6 李洁邋瑞琳;扬州农民家门口上大学[N];扬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军 本报通讯员 李峰;板凳甘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N];福建日报;2000年

8 本报通讯员 李静 本报记者 马跃华;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N];光明日报;2008年

9 韩延明 付八军;“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邬大光 厦门大学副校长;大学与“免费午餐”[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2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吕素珍;现实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盛正发;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邹顺鹏;高校教育学科建设理论探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关鑫;论怀特海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D];山西大学;2012年

4 胡雪洁;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现状调查[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翰馨;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广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发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瑞;2001-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苁蓉;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蒋小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源探析[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7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47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2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