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混合方法考察A大学E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E学院和M学院学生在创新能力、信息整合及决策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前者的辨别价值能力优于后者;后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优于前者。同时,基于对E、M两院的通识课程与教学的深度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改革 实施效果 通识教育评估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实施效果研究”(14JYA00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部分中国大学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等32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通过近20年来中国教育理论界的讨论与高校的实践,通识教育理念逐步为众多高校所理解,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2 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赵菊珊;娄延常;;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5期
4 龙大为;何兰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评介[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08期
5 张晓琴;;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6 王连球;;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9期
7 肖章柯;;应用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探微[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5期
8 毕鹤霞;引入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3期
9 熊思东;;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群言;2007年07期
10 蔡景华;吴治国;;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尚桂;佟月华;;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教育改革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张雪;;美国高校农科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冯佐海;缪秉魁;王葆华;庞保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A];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全友;武大停掉8门通识教育课程[N];长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方可成;“小楼”和“大师”:一所理想大学的模样[N];南方周末;2010年
3 记者 陈菁霞;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庆祝成立10周年[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玉;新课改师资从这里输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叶飞;香港理工劲吹“中国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陈晓春;南大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N];新华日报;2009年
7 周作宇 常桐善;美国最大公立大学系统怎样招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上海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大学要实行学业“增负”,就业“减负”[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瑞昌;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完全学分制给学生更多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春阳;吉大将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N];长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炼;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丁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优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孙泽琼;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5 袁芳;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沈兰;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夏玲;美国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强国职能[D];河北大学;2010年
8 姚向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增娟;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宸仪;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5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