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
【摘要】: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研究新媒体出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采用"大学生多媒体与人际交往量表"问卷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研究,得出新媒体情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五个特点,并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对该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新媒体情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合理引导的建议。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办公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媒体 人际交往 符号互动理论
【基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2M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5.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于1934年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中自我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媒介是具有意义的“符号”,而各种符号(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像等)是心灵、自我和社会三者形成、变化和作用的工具。[1]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杰;;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3 高蕾;;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年01期
4 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年06期
5 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加庆;;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型课堂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顾文兵;;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素质建设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王震渊;;小议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4 任冠华;陈恩增;宋晓晨;;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2期
5 张红霞;;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9期
6 杨明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7 李文文;;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城市地理;2014年14期
8 王效为;;浅析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才智;2014年35期
9 孙若菡;;运用新媒体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年39期
10 蔡建;;论大学生的人格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机制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安辉;大学生活的社会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邱华清;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周双;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婷婷;媒体融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7 王笑笑;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任佳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9 王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后现代状况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英琦;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郭淑娟;试论传播学视野中的美国芝加哥学派[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向 欣;网络人际互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4 郭东;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8期
6 马艳萍;;浅析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7 揭红兰;汪启思;;浅谈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广场;2009年12期
8 刘中起,朱玲怡;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9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蓓丽;张熠;;社会资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之关系探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明霞;;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潘秀玲;;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年26期
4 魏俊桃;陈谊;;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2期
5 李海萍;陶钧宜;;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秦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7 朱文科;;浅析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8 黄乾玉;;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解析[J];校园心理;2010年06期
9 于丽娜;;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探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10 张素君;;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能[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春艳;;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理论及实践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彪;;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及其引导[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彦华;曾宪翠;;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霞红;;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治权;;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疏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8 陈庆良;傅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小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颖;我诚信,,我美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张向东;苏南小学 校风建设硕果累累[N];眉山日报;2007年
4 山东 教师 贾春强;大学亟须补上“寝室关系学”一课[N];长江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科;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素燕;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张平丽;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张开文;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晓芳;农业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秀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国力心;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进会;社会阶层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0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6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