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的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5:38
本文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的调整研究
【摘要】:专业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依托。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将专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由量的扩充向质的提高转变、云南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等一系列变化,对云南师范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云南师范大学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使云南师范大学在发展水平、速度、培养模式与专业结构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其专业结构调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剖析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才能发现专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调整策略,使云南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进而增加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借助分析2007~2012年云南师范大学的就业数据,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对本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的梳理与分析;第三部分,云南师范大学专业调整的环境分析,主要从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先概述云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情况,接着对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生专业分行业就业结构与云南省就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分析,了解云南师范大学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市场的状况,然后再对各个学科专业就业率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内容进而提出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1、专业数量增长速度较快,非师范专业增长比例大;2、教育学、文学、理学、历史学和法学类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够;3、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类专业规模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4、工学类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第五部分针对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内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控制专业数量增长;2、加强教育学、文学、理学、历史学和法学类专业内涵建设,凝练教师教育专业特色;3、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调整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加强工学类专业建设力度。本文力图通过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云南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及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因为本人研究能力有限,所以文章研究内容不够丰富、问题剖析不够深入,仅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结构 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5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导论9-20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0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0-17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0-15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5-17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一、 研究目的17-18
- 二、 研究意义18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18-20
- 一、 研究方法18-19
- 二、 研究思路19-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0-27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20-22
- 一、 专业20
- 二、 专业与学科20-21
- 三、 专业与职业21-22
- 四、 专业结构22
- 五、 专业结构调整22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2-27
- 一、 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22-25
- 二、 比较优势理论25-27
-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分析27-40
-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27-36
- 一、 政策分析27-28
- 二、 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化28-32
- 三、 云南省分行业就业人口情况32-36
-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内部环境36-40
- 一、 办学定位与目标转变36-37
- 二、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37-38
- 三、 学科建设的发展38-40
-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40-65
- 第一节 毕业生专业分行业结构与云南省就业结构适应性分析40-52
- 一、 专业设置概况40-43
- 二、 毕业生专业分行业就业概况43-47
- 三、 毕业生专业分行业结构与云南省就业结构适应性分析47-52
-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学科专业就业现状分析52-61
- 一、 教育学类52-54
- 二、 文学类54-56
- 三、 理学类56-57
- 四、 管理学类57-58
- 五、 艺术学类58-59
- 六、 经济学类59-60
- 七、 其他学科门类60-61
-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1-65
- 一、 专业数量增长速度较快,非师范专业增长比例大61-62
- 二、 教育学、文学、理学、历史学和法学类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够62
- 三、 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类专业规模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62-63
- 四、 工学类专业建设水平不高63-65
- 第五章 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65-69
- 一、 控制专业数量增长65
- 二、 加强教育学、文学、理学、历史学和法学类专业内涵建设,凝练教师教育专业特色65-67
- 三、 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调整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7-68
- 四、 加强工学类专业建设力度68-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73-77
- 附录 A 云南师范大学现设学科专业情况73-76
- 附录 B 访谈提纲76-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南师范大学获201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名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弦歌再续奋进曲——改革发展中的云南师范大学[J];教育;2007年35期
3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J];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11期
4 ;杨振宁走上云南师范大学讲堂[J];创造;2008年11期
5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云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薪火相传 协同发展 共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张庆s
本文编号:77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70301.html